留學行前 收好安全指南-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05 08:11: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留學行前 收好安全指南

字體:

日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與新華網合作舉辦2022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平安留學專場活動,邀請相關專家圍繞出國留學防范詐騙、法律援助、安全常識等話題進行講解,旨在助力中國學子平安留學。

不管套路怎麼變

謹慎轉賬應萬變

留學在外,電信網絡詐騙是留學生們常會遇到的陷阱。“目前,電信網絡詐騙主要包括網絡刷單、網絡貸款、虛假網絡投資理財、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領導、冒充公檢法等。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安機關發現的詐騙類型已超過50種。”國家反詐中心警官謝琦介紹道,“中國留學生常遇到的詐騙套路包括對方冒充中國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等,比如謊稱自己是中國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聲稱留學生簽證有問題,即將被遣返等。”

“我曾經協助處理過3起中國留學生遭遇虛擬綁架的案件。”國際安全教育專家王學軍分享了真實案例,“虛擬綁架的基本套路是犯罪團夥冒充警方等權威部門,電話告知留學生涉嫌違法犯罪要面臨處罰。之後會表示,相信學生沒有參與犯罪,但是需要把錢打到安全賬戶自證清白。然後犯罪團夥以‘辦案需要’為由誘導學生拍攝被綁架視頻,與外界切斷聯繫,最後假扮劫匪用視頻要挾家長。”

對于如何防范此類案件,王學軍建議,首先,要提高防騙意識,清楚犯罪套路,知道虛擬綁架等各類涉財犯罪的特徵和手段。其次,要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執法流程,比如警方不會通過電話辦理案件,更不會要求轉賬匯錢。歸根到底,最關鍵的防范策略是無論對方編造了什麼理由,都不轉賬、不匯款。如果實在覺得不踏實,可以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求證。

“不管套路怎麼變,謹慎轉賬應萬變。”謝琦向大家談到防范和應對電信網絡詐騙的措施時説,“電信網絡詐騙的最終目的都是以各種理由讓被詐騙對象轉賬匯款,所以各位留學生要記住,轉賬之前多核實,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先向警方咨詢。”

了解留學地法律程式

善于維護自身權益

不同國家的法律體係不同,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可能會無意間違反當地法律規定。此外,當遇到警察執法時,如果沒有法律意識,不知如何應對,也有可能被誤解,甚至遭遇暴力執法。因此,留學期間,學子有必要掌握一些與日常學習、生活、出行等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如何規避和應對法律糾紛。

“對于中國留學生,要了解各國常見的法律事項或糾紛。各國的法律程式不同,不要因為程式錯誤而承擔更嚴重的責任。”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何啟豪根據他的經驗舉例説,“比如在國外開車的時候被警察叫停,警察可能會開出一張罰單,這個時候大家要知道,如果你對罰單的內容有異議,可以向法院提出答辯,但不能置之不理。如果怠于履行程式,之後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比如要繳納滯納金,甚至更嚴重的會構成違法行為;而如果到法院去進行庭審答辯,可能會改變處罰的結果,從而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針對在國外面臨法律糾紛的情況,何啟豪還建議中國留學生要有基本的證據意識,注意保留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以及在不知曉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簽字,如果被迫簽字,要寫明這是在非知曉情況下簽的字。

“對于廣大留學生和家長,要樹立敢于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同時要善于維護。”何啟豪説,“大家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向就讀學校、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法律援助,如果事情的處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或者情況復雜、特殊,還可以尋找律師,獲得有效法律支援,不要想著忍一忍就算了。”

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培養自身安全習慣

樹立安全意識是留學生及其家長的共識,但究竟什麼是安全意識?對此,王學軍認為“是在安全的時間、地點,辨識安全的人,做安全之事。”

他進一步解釋説:“安全是相對的。從時間段來説,夜間比白天危險,特別是淩晨,這是國內外警察公認最危險的時間段;從區域來説,相對不安全的區域包括攝像頭沒有覆蓋的區域、偏僻之處、狹窄封閉的空間等;從辨別詐騙分子來説,學子們要學習一些識別可疑人員、不法分子的技巧和方法;從行為上來説,核查事實比直接轉賬匯款更安全;從適應留學目的地風俗習慣等來説,遵守規定、入鄉隨俗比隨心所欲、任性而為更安全。”

對于如何提高安全意識並將其應用于生活中,王學軍建議大家多關注安全事件相關新聞和案例,從而了解各類安全風險,學習安全知識。“有了安全意識,相當于掌握了理論知識,但還要培養安全習慣,這需要進行實踐,刻意練習。”

“比如對槍擊案件的應對。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練習和演練,即使學過安全知識,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也是比較難的。”王學軍説,“因為槍擊案件的發生是一瞬間的事,當槍聲響起,人的正常反應是嚇一跳、呆愣在原地,甚至四處觀望,想看看聲音從哪兒來,之後慌亂逃跑。這是一種應激反應,但可能導致自己暴露在危險區域。如果經過反覆練習,在疑似槍聲響起的時候,我們可以降低身體高度、瞬間做出冷靜判斷往安全區域逃生。”

【糾錯】 【責任編輯:李東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