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座二十四層居民樓,為何竟無一部電梯?
2022年05月05日 14:27 來源: 半月談

  在重慶市渝中區的鬧市,有一處頗受歡迎的“網紅景點”,每天都有眾多遊客前來打卡。然而,它不是山水奇觀,也不是人文勝地,卻只是一處看似普通的居民樓群——白象居。

  白象居的走紅,緣于這個建築群奇特的設計風格:二十四層高的大樓竟無一部電梯,卻可以方便居民出入。上樓下樓,移步之間,不同風景變幻無常。

  二十四層高居民樓為何沒電梯?

  設計智慧暗藏其中

  白象居,因緊鄰渝中區白象街而得名。從外觀上看,白象居整體呈白色,由六棟單元樓組合而成。這棟建成于1992年的建築群經歷歲月的洗刷,外墻已經有些許脫落,老舊的電線也盤根錯節地懸于週邊。

  乍一看,這個建築群毫無特別之處,讓人很難將其和“網紅景點”“賞景臺”聯繫起來,而玄機卻藏在其內部。

  白象居是一個高達二十四層的住宅群,依山地而建,最高與最低的樓棟之間最大高差可達38米(即12至13層樓高)。如此高聳的建築卻沒有一部電梯,但社區居民的生活起居卻幾乎不受影響。光憑這一點,白象居就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一探究竟。

  “這是因為在最開始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就巧妙地利用地勢地形,將入戶分為三個標高。每六到九層就對應一個標高,處于不同樓高的居民就可以就近出入了。”白象街社區綜合專幹董海梅解釋道。

  具體地説,白象居的一層、十層和十五層分別設有出入口,通往長江濱江路、白象街和解放東路,而這三條路在的海拔高度各不相同。為了擴展公共空間,白象居各樓棟之間還以空中通道層相連、樓層上下設計雙向樓梯,錯落的結構擴展了樓道的層次。不同樓層的住戶們通過公共連廊和雙層樓梯上下自由,免去了攀爬的煩惱。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魏皓嚴表示,這樣的設計充分考慮地勢的影響,彰顯了山城“高地高建、低地低建”的智慧。

  山景江景融為一體

  留住老重慶記憶

  “從不同的樓層出入,就能看到不同的景色。前一眼還在看江景,再上一層就只看到了街區的一排排商店。”專門到白象居遊玩的曾先生形容這樣的設計“變化莫測,讓人印象深刻”。

  不少遊客都像曾先生一樣,流連于白象居的周邊景色,更驚嘆于建築和周邊景色的映襯和融匯:連廊一側正對長江索道,另一側面向長江與朝天門碼頭。低樓能觀江景,高處可賞天光。不遠處,索道纜車、輕軌穿過高樓。有時,一群白鴿飛過屋檐,人們紛紛拿出手機拍攝。

  穿行于連廊,人們可看到墻面上點綴著各色畫作,其中一位少女騎著一頭白象,兩只小象在河邊飲水嬉戲,這是白象居的形象描繪。

  “白象居的建築設計將山水和城市景觀都融合了起來,讓山城特色得以體現,這也是白象居受到遊客們喜愛的重要原因。”朝天門街道黨政辦宣傳幹事譚文豪表示。

  譚文豪坦言,相比其他重慶景點,白象居更具老重慶特色。“這裏的樓房依然保持上個時代的樣式,周邊的建築也盡可能地和白象居保持一致,不破壞白象居的風格特色。”

  重慶城市快速發展的當下,白象居成為了老重慶特色的代表建築。魏皓嚴曾用“生猛”概括白象居的氣質,他認為這是一種豪爽、彪悍的美,是“有重慶特色”的美。

  “在未來,我們對白象居的發展規劃以修繕為主,不大拆大建,讓原汁原味的白象居被更多人看到。”董海梅説道。

  也正是因為白象居的老重慶特色,許多電影和電視劇的攝影組都到白象居取景。幽回的樓層、曲折的連廊、鱗次的建築、遼闊的江景都喚醒了人們記憶中老重慶的模樣。

  面對遊客

  居民從排斥到歡迎

  白象居依靠自身的建築特點、地理位置而走紅,而要長期成為遊客們的關注焦點,更需要社區和民眾的持續支援。

  兩年前,白象居因獨特風貌走紅,絡繹不絕的遊客來到白象居拍照、攝像。遊客多了,白象居周邊的服務業就火了起來,咖啡館、照相館和餐飲店數量明顯增多。但另一方面,突增的遊客數量也給社區治理帶來一定的困擾:居民被遊客打擾怎麼辦?安全隱患如何防治?最初,當地的一些居民對遊客增多的狀況表達了擔憂。

  為了解決居民憂慮、提升白象居的服務水準,從2020年10月起,白象街啟動了綜合整改工程,項目總投資2880.31萬元,對白象居1—6號居民樓進行改造,包括屋頂拆違、外墻排危、管道改造等、整修公共區域道路和梯道、增設照明設施等工程。

  在白象居開了12年麵館的趙阿姨對周邊的一景一物都十分熟悉,她説:“整改之後,我們的憂慮解決了,生活更方便了,居民和遊客的關係更和諧了,現在我天天盼著遊客來玩。”

  王琴也是白象居的老住客,她自稱已是白象居的“專業攝影師”。她會主動告訴遊客哪裏適合拍照,哪裏取景最好看。有時候她還會主動幫別人拍攝合照。“我幫助了遊客,遊客會更喜歡白象居,這也是我的榮幸。”

  作為社區網格員,董海梅深感白象居居民的好客與包容:“我們特別設置了樓棟長和志願者崗位,讓居民們共同負責疫情防控、遊覽設施維護等事宜。如果居民對遊客的一些行為有所不滿,社區還會主動聯繫、及時解決問題。”

  一年以來,居民們的滿意度越來越高,大家也更有信心共同打造一張白象居的文旅名片。共治、共建、共用,社區民眾不僅是白象居走紅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建設者。

  夕陽西下,一節索道纜車在白象居前穿行而過。王琴站在連廊上招呼了一聲:“索道纜車來了,大家快拍照啊。”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作者:廖元植 谷訓

編輯: 陶玉蓮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62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