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把重慶經濟基本盤築得更穩更牢

  滕宏偉

  訪談嘉賓:

  滕宏偉 市人大代表,江北區委書記

  李應蘭 市人大代表,江津區委書記

  錢建超 市人大代表,梁平區委書記

  吳安 市政協委員,重慶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重慶市委經濟工作會指出,要穩定經濟大盤、穩住社會大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舉措,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兩會期間,我市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就如何把重慶經濟基本盤築得更穩更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以穩保進 以進促穩

  重慶日報:江北是重慶“千億”GDP區縣之一,産業基礎良好。下一步,江北經濟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滕宏偉:江北將更加明確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具體做到“四穩”,以穩保進、以進促穩。

  一是穩預期。全區今年確定地區生産總值的預期增長目標在7%左右,這體現一定的帶動性、示範性,也體現“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高質量發展導向。

  二是穩基本面。江北將穩住金融業、商貿業、現代製造業,一手抓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比如,江北將圍繞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推動金融機構、金融功能“雙集聚”,努力為全市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提供核心支點。再如,江北將緊扣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加快推動觀音橋商圈提質擴容,增加高質量消費供給,走好差異化、品牌化、高端化路線。同時,統籌發展與安全,以高水平基層治理為“穩盤”保駕護航。

  三是穩動能。江北將引育一批科研平台,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選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國企專業化整合,搶抓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産業轉型機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

  四是穩後勁。江北將抓招商引資,大力引進“鏈主”企業,實現更科學、精準、雙贏的招商;抓項目建設,圍繞“一帶雙核五片區”,策劃推進“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等241個年度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抓營商環境,營造好的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真正把江北打造成營商環境優質區。

  李應蘭

  發力先進製造業 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重慶日報:江津是重慶的製造業重鎮,也構建了較好的開放格局。下一步,江津在製造業和對外開放等方面將有何舉措?

  李應蘭:江津製造業基礎雄厚,2021年規上工業總産值佔全區經濟總量的56%。對外開放方面,全區積極發揮江津綜保區開放引領作用,去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70億元。下一步,江津主要在三方面發力——

  首先,突出産業支撐,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江津將加快存量企業的轉型升級,持續做大做強消費品産業,加快發展智能家居、高端衛浴、消費電子等高端消費品産業,建設千億級消費品工業集聚區;實施骨幹企業數量倍增、優質企業規模倍增、低效企業質量倍增、數智綠色改造倍增、企業創新能力倍增“五大倍增”行動,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第二,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今年,全區將瞄準高端製造龍頭企業、新型基礎材料企業、産業鏈“鏈主”企業,在招大引強、招優引新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全年産業類項目協議引資1000億元、實到資金300億元以上。

  第三,致力開放引領,打造陸港型綜合物流基地,邁向內陸開放前沿。江津是重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主要承載地之一。未來,江津將積極發揮江津綜合保稅區的帶頭引領作用,加快完善“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大力發展保稅經濟、臨港經濟、物流經濟,謀劃臨空經濟。同時,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攜手毗鄰地區合作共贏,加快形成聯動周邊、對接外埠、面向世界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錢建超

  實現産業與生態協同發展

  重慶日報:梁平是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下一步,梁平將如何實現産業和生態協同發展,實現“穩”中求進?

  錢建超:梁平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抓項目強投資保“穩”。抓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規劃、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總體方案落地落實等工作。深入實施“抓項目穩投資”專項行動,圍繞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旅游産業化和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建設,抓好重大項目儲備實施,提速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聚焦“兩新一重”、城市更新、教育、衞生等民生短板領域,謀劃布局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落實好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力爭今年完成投資250億元,增長50%。

  二是四輪驅動促“穩”。注重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認真落實“生態優先當示範、綠色發展當標杆”要求,圍繞承接沿海地區和主城都市區的産業轉移、承接生態功能區的人口轉移,充分發揮好新型工業化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新型城鎮化的支撐和聚合作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和保障作用、旅游産業化的賦能和驅動作用。

  三是抓統籌強協調固“穩”。統籌抓好穩住經濟基本盤和培育新的增長點,盯緊抓牢重點行業、企業、項目,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統籌抓好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雙“50”城市,着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更好實現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吳安

  推動産業發展 穩定經濟基本盤

  重慶日報:經濟發展離不開産業支撐,從重慶産業發展角度看,未來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吳安:從重慶産業發展角度來看,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要穩支柱性産業增長。製造業尤其是汽車、電子兩大支柱,市場份額大、産業鏈長、産業關聯度大,穩定這兩個産業的增長,對全市經濟穩定將起到關鍵性作用。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僅次於製造業,重慶要發揮好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優勢,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方面發好力、發巧力,促進提質增長。

  二是要實施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現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新材料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既有産業深度融合,拓寬汽車、電子、裝備、材料等産業價值增長空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産業,創造新需求,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不斷拓寬産業的增長空間。

  三是要深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化重慶主城都市區與成都的産業、科技合作,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立足於市場容量大、潛力大的行業,積極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地擴散産業鏈條,促進經濟圈內各城市間産業相鏈,提升整體産業能級,建設汽車、電子、食品、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一批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形成中心城市與腹地互相依託、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發展格局。

  四是強化龍頭企業在整合産業鏈、提升價值鏈中的牽引作用,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培育壯大在産業鏈上掌控核心技術的企業,積極招商掌控核心技術、具有核心引領、能彌補本地産業鏈短板的國內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數讀重慶經濟>>>

  (2021年1-11月數據)

  11.9% 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比2019年1-11月份增長18.1%,兩年平均增長8.7%

  11.7% 從經濟類型上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股份制企業增長12.2%,外商及港澳&&投資企業增長10.9%,私營企業增長11.5%

  33個 分行業看,39個大類行業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主要産業中,汽車産業增長14.0%,摩托車産業增長6.7%,電子産業增長19.4%,裝備産業增長18.3%,醫藥産業增長15.0%,材料産業增長7.8%,消費品産業增長9.6%,能源工業增長3.4%

  256種 分産品看,391種主要産品中256種産品産量同比增長,汽車增長29.8%,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18.7%,液晶顯示屏增長27.9%,鋼材增長0.5%,鋁材增長20.2%

  98.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品銷售率為98.7%,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4489.5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8%

  (數據來源:市統計局)

  案例1>>>

  墊江落戶項目填補全市晶體諧振器生産領域空白

  去年下半年,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墊江縣簽約投資超小頻控元器件生産項目,這一項目也填補了全市晶體諧振器生産領域的空白。

  該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其中首期投資4億元,項目總投資5年內完成,其産品將應用於資訊設備、移動終端、網絡設備、汽車電子、消費類電子産品、小型電子類産品、智能應用産品等領域,建成後可實現年産值15億元,實現稅收4000萬元以上。

  早在2020年,泰晶科技就在墊江投資建設高端頻控器件生産項目。當時項目從簽約到生産線投産,僅用了100天時間。

  “本次泰晶科技在墊江追加投資,是墊江精準招商、科學招商、搶抓項目落地的生動詮釋。”市人大代表、墊江縣委書記毛平介紹。

  毛平&&,下一步,墊江將積極融入兩長涪墊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聚區,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智能裝備、新材料、消費品、醫藥健康等特色産業,積極培育數字産業,做大做強主導産業。同時,加快打造全市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完善招商項目分級決策、跟蹤督導、項目後評估等機制,努力以招商引資推動墊江現代化建設。

  案例2>>>

  重慶金融企業借大數據智能化加速發展

  參與市政項目公開招投標,需要提交投標保證金。以前,從事建築施工的重慶營興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營興實業)到重慶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投標,需要現金支付保證金,或者先到銀行開具紙質版保函,再將保函送到交易中心現場,來來回回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但隨着瀚華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華擔保)推出電子投標保函,營興實業只需5分鐘就可在公司電腦上完成整個保函申請、開具、遞交流程。

  瀚華擔保董事長張國祥介紹,公司已累計為營興實業開具95筆保函,節約了2094萬元保證金。作為傳統保函的數字化産品,瀚華擔保推出的電子保函不僅推動了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還助力了建築業發展。

  瀚華擔保目前已與全國200多個地級市以上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合作,凡是在這些平台投標的企業,都可以用瀚華擔保的電子保函。自2018年推出以來,短短3年多時間,電子保函已成為瀚華擔保經營規模最大的業務板塊,累計成交總額超500億元,服務了全國6萬家中小微企業,讓瀚華擔保成為全國電子保函經營規模最大的擔保公司。

  瀚華擔保的突飛猛進,只是我市利用大數據智能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市大數據發展局深入實施《重慶市數字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構建“五十百千萬”數字産業發展體系,包括舉力培育5家以上數字經濟上市企業或獨角獸企業,集中打造10個以上數字經濟産業園區,協同建設100個以上研發創新平台,加快培育1000家以上高成長型數字經濟企業,加快培養10000名以上高素質數字人才。2021年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405億元,增速達19.9%。

  主持人:

  重慶日報記者:楊駿 向菊梅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26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