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重慶&&這些“硬核”舉措

  新華網重慶12月17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新時代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已正式印發實施。17日,在《實施意見》解讀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米本家介紹,根據《實施意見》設定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要實現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紅色文化影響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革命老區與全市一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據介紹,重慶市革命老區主要包括川陜革命老區、湘鄂渝黔革命老區和涪陵革命老區,均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共涉及黔江區、涪陵區、城口縣、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彭水縣和等7個區縣,總面積23188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376萬人,除涪陵區屬於三類老區縣以外,其餘六個區縣都屬於一類老區縣。 

  《實施意見》聚焦解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從5個方面明確了建設任務。分別為因地制宜,切實推進革命老區融合發展;生態優先,積極促進革命老區綠色發展;發揮特色,全力增強革命老區內生動力;破除瓶頸,着力夯實革命老區發展基礎;補齊短板,加快促進革命老區社會和諧。圍繞革命老區發展所需,群眾所盼的事項,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加強基層設施建設、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15個方面細化了任務舉措。

  重慶市的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7個革命老區共有革命文物127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24處、區縣級60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41處,擁有A級旅游景區46個,其中5A級景區3個。

  重慶市文化旅游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幸軍&&,下一步重慶將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快推動革命老區文旅發展,助力産業振興。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的建設為抓手,抓好酉陽、城口重點革命文物集中片區連片保護、整體展示、梯次利用,實施酉陽南腰界紅三軍舊址群和城口縣紅三十三軍舊址等革命文物保護展示;推動秀山、石柱、黔江、涪陵等地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搭建渝東南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聯盟。同時,充分挖掘革命老區“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打造一批紅色教育基地,推出一批紅色精品展覽,開展一批紅色文化活動,創作一批紅色題材文藝精品,依託紅色資源打造經典景區,開闢公共文化空間,推動紅色資源向文旅産品轉化。

  重慶市的革命老區大多分佈在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責任重大。為此,重慶將強化生態涵養,保護生態資源,支持和推進革命老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全力保護自然生態空間,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持革命老區相關區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縣、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支持革命老區開展碳匯交易等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為支持革命老區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的銜接,重慶將在過渡期內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兜底救助政策、幫扶政策和産業就業等發展類政策總體穩定,防止因政策急剎車而導致貧困反彈。

  據介紹,2021年重慶向7個革命老區縣共投入市級以上銜接資金23.53億元,佔全市銜接資金總量的43.4%;向7個老區縣派駐鄉村振興駐鄉工作隊30個,派駐駐村工作隊員677人。此外,重慶還將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加強扶貧項目資産管理、分層分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十四五”期間,為進一步支持革命老區公路交通的高質量發展,重慶計劃再投入約150億元,消除“瓶頸路”“斷頭路”,對幹線公路提檔升級,建設旅游路、産業路、資源路等幹線公路,建設鄉鎮通三級、村民小組通硬化路等“四好農村路”和安防工程,全面助推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建設。

 

編輯: 張青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17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