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5日,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重慶市大足區教育委員會承辦的重慶市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展示交流會在大足區舉行。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杉樹主持大會。
大會設立1個主論壇,以及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大足區昌州小學、大足區海棠小學3個分會場。在為期2天的會議時間裏,與會領導和嘉賓通過線下課例教學展示、專家點評、經驗交流、主旨報告等環節,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賦能課堂教學的新路徑,展示智慧教育的新模式。

重慶市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展示交流會現場。
在14日的分會場活動中,與會領導和嘉賓分別走進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大足區昌州小學、大足區海棠小學,觀摩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課例展示,並圍繞信息技術賦能學科教學,實現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研討。
在15日的主論壇上,來自重慶市大足區、高新區、兩江新區以及重慶市巴蜀小學的相關負責人就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實踐經驗分別作了交流發言;與會專家對3個分會場上的課例展示和交流活動進行點評。

大足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印國建圍繞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分享“大足經驗”。
大足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印國建分享了大足區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努力辦好“公平有質量,溫暖有良知”的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舉措。
印國建介紹,近年來,大足區總體規劃,加大對全區中小學信息化技術設備、教學場所等方面的投入,夯實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保障;通過搭建智慧教育雲平台、智慧教育電視平台、智慧教育直播平台以及結合“私有雲”資源庫教研平台,聚集優質教育資源,奠定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基礎;打造聯體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智慧課堂、移動學習課堂、在線課堂“六大課堂”,推動城鄉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變革,開展各類專題培訓,解決教師信息化教學和應用技術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發生。

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工委委員、公共服務局黨組成員、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中心副主任、教育事務中心副主任劉小紅介紹高新區推進智慧教育的舉措和成效。
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工委委員、公共服務局黨組成員、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中心副主任、教育事務中心副主任劉小紅介紹,高新區在“科創高新,智慧教育”發展理念下,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共生為突破口,建構智慧教育新標準,實現啟智機制全保障;實施智慧教育新基建,實現硬體資源全覆蓋;研發智慧教育新系統,實現教育教學全應用。推進技術與課程、課堂、管理方面的融合,滿足學生多元化成長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提升精準化治理實效。通過引培聯動,打造專業隊伍;學賽聯動,搭建展示平台;集團聯動,共享優質資源,構建起智慧教育的長效機制。

兩江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技裝科負責人、未來教育中心負責人王冬作交流發言。
兩江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技裝科負責人、未來教育中心負責人王冬通過解讀與智慧教育有關的3個關鍵詞:智慧教學、核心素養、信息素養,闡述了兩江新區將智慧教育分為資源供給、教學方式交互、作業精準推送、智能批閱、數據導向5個環節,並據此而開展的研究和實踐。還以兩江新區行遠小學為例,展示了區域學校在推進智慧教育過程中的創新做法。
重慶市巴蜀小學副校長李永強作交流發言。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教育是什麼?教學融合的最後一公里如何突破?”重慶市巴蜀小學副校長李永強在發言中分享了該校近20年來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思考和具體的實踐做法。其中,該校在今年建立起了集資源、教研、教學應用一體化的“教·學小助手”平台,將智慧教育成果進一步升級迭代,更好地助力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展,為老師賦能、減負,讓智慧教育真正落地。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蔡其勇講話。
如何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進一步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蔡其勇認為,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教研工作;要不斷提升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要持續開展融合展示交流活動。
蔡其勇&&,各區縣及各學校在本次活動中分享的有效實踐經驗值得大家學習、借鑒,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也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化與學科教學的融合;組織全市教研團隊和中小學校,搭建交流平台,開展相關培訓、交流、經驗分享等活動;在學科教學中,大力倡導和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教研質量和水平,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助推全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更大的新的貢獻。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李勁渝講話。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李勁渝&&,此次大會活動內容豐富,既有校園文化的考察,也有線上線下的教學展示,還有經驗交流、專家點評和主旨報告。李勁渝強調,要推動小學高質量發展,達到教育優質均衡,需要用好信息化技術手段。對此,他提出3點要求:一是明確改革要求,認真學習領會;二是聚焦工作重心,大膽實踐創新;三是服務教師發展,增強綜合素養。希望大家認真交流、積極思考,學以致用,擴大本次活動的價值和作用,助推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智慧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學術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東北師範大學博士鐘卓作線上主旨報告。
會上,參與14日分會場展示交流活動的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校長陳茵、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瞿波、永川區教科所所長廖榮德分別分享了參加此次大會的心得感悟,並對分會場的課例展示進行點評和總結。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智慧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學術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東北師範大學博士鐘卓以《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的途徑與方法》為題,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作主旨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