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15日電(記者柯高陽)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中增加職業技術教育內容,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近日發布的《重慶市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橫向融通發展,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和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
記者從重慶市教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重慶市累計向社會輸送技術技能人才超過110萬人,基本形成了普職規模大體相當、中高職有機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並重、人才培養鏈和産業需求鏈對接的職教發展格局,但仍存在層次結構不盡合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培養模式有待創新等問題。
“十四五”期間,重慶市將在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在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中增加職業技術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同時,支持職業院校為普通高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開設職業技能課程,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開放銜接,推動建設技能型社會。預計到2025年,重慶市技能人才將達到450萬人以上。
招生制度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重慶市提出建立全市統一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錄取運行平台,按照各中職學校的辦學條件核定專業招生計劃,嚴格招生計劃下達和執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採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職業技能測試成績佔比不低於50%,考生在高中階段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將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此外,重慶市還提出推動職業教育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重慶將建設覆蓋全市的鄉村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招收回鄉退伍轉業軍人、農村初中高中畢業未升學人員、在鄉農民和返鄉農民工等,培養一批扎根鄉村的技能人才。面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主體,探索田間課堂、網絡教室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