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第四次會議在宜賓舉行,三江口長江生態公園是兩地參會代表相聚的首站,重慶黨政代表團還考察了寧德時代項目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科技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宜賓大學城等。
黨政代表團成員一邊參觀三江新區建設,一邊交流兩地的發展經驗。在他們心中,如何更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做好頂層設計與基礎設施建設
會議當天的重點內容之一,是要審議8個文件。
這8個文件分為兩類,一是對雙城經濟圈的年度重點任務和年度重大項目建設兩個方面進行年終總結和部署明年計劃;二是聚焦4個方面起草了6個政策文件,涉及建設裝備製造産業集群、“雙碳”目標等內容。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董建國&&,此次這一批合作文件的&&,將為川渝兩地在産業、開放、改革、生態等重點領域的深入合作提供指引,為推動成渝地區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貢獻力量。董建國説,上述8個文件,不僅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頂層設計,也是後續川渝合作協同發展佈置的“任務書”。
董建國談到,能源合作將是川渝兩地未來聚焦的重點,將加快推進已納入國家規劃的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推動川渝電網一體化發展。進一步落實配套的電源點和電量,形成清潔電力分享。
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説,目前果園港、萬州港、瀘州港、宜賓港正加強合作,聯合打造東向出海大通道,此次會議更堅定了深化合作的信心。巴川江談到,未來將聯合俄羅斯、波蘭等線路進行談判,合力打造全國中歐班列第一品牌。西部陸海新通道方面,雙方將共同做優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組建四川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與重慶一起共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定價協商合作機制,推動實現運作、規則、品牌“三統一”,力爭成渝地區通道運量年均增幅在15%以上。
産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兩手抓
寧德時代是新能源電池龍頭産業,宜賓三江新區將其招攬入駐後,發揮其集聚效應,帶動全市動力電池産業集群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主任藍慶華&&,重慶和宜賓,乃至整個四川在産業上都有很強的互補性,後續,川渝兩地將在繼續深化川渝兩地産業鏈、供應鏈融合互動基礎上,推動創新鏈、價值鏈耦合提升。
比如在新能源産業領域,重慶長安、小康等企業可以進一步與宜賓合作,實現供應鏈的穩定。“兩地經信部門還將聚焦制約産業發展技術瓶頸和薄弱環節,協同推動工業大數據、工業雲製造等領域産業創新平台共建共享。”藍慶華説。
重慶市文旅委主任劉旗&&,下一步,川渝兩地將圍繞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和建設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實施精準營銷、精準施策、精準對接,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居民生活環境和文化旅游環境整體提升。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唐幸群&&,川渝兩地將在“碳中和、碳達峰”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計劃。比如,川渝兩地生態環境部門將簽署《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框架協議》,深化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在發展氣候投融資方面,兩地將組建全國首個區域性氣候投融資産業促進中心,還將建成完善全國首個覆蓋“碳履約、碳中和、碳普惠”的“碳惠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平台,通過高位謀劃推動碳中和示範創建,系統指導川渝兩地的碳中和區域、機關、校園、社區、企業創建。
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宜賓市的發展路徑,為川渝兩地如何推動産業與生態協同發展提供了借鑒。“宜賓會繼續發力低碳、環保産業。”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方存好&&,宜賓未來將加強低碳科技的研發,打造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創業高地。同時,宜賓將堅持生態有限、綠色發展,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持續推動川渝毗鄰城市協同發展
永川和宜賓是友好城市,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下一步永川會圍繞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與瀘州、內江等毗鄰市縣共同完成優質糧油及稻田綜合種養産業帶建設、組建川南渝西大數據産業聯盟等93項合作任務,持續深化與川渝毗鄰市縣合作。
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説,目前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獲四川、重慶兩省市政府批復,江津區將以此為基礎,推動三地協同發展。當前,江津區正推進跨區域交通一體發展,比如推進渝昆高鐵江津段、江瀘北線高速、渝赤敘高速公路等川渝共建項目。江津也將加大與川南黔北地區的合作,共同舉辦中國(瀘州)西南商品博覽會等會展活動,協同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西南地區特色消費品聚集區。
榮昌區長高洪波&&,榮昌將加快融入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高標準打造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合作園區、川渝合作示範園區。榮昌區還將強化自身特色産業,形成帶動引領效應,重點圍繞現代基礎設施、現代産業體系、科技創新中心、生態屏障、公共服務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區域支撐性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