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上市渝企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如何走

  上市公司作為企業領頭羊,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培育和推進企業上市,對增強地方經濟活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重慶上市企業的發展質量如何?整體上還存在哪些短板?未來,重慶又該如何進一步推動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12月7日發布的《重慶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以及參加發布會的業內專家,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議。

  上市渝企人均創利超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重慶共有滬深上市公司57家。《報告》認為,整體上來看,這57家公司財務結構基本穩定,償債能力良好,營業收入、資産規模、歸母凈利潤均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

  譬如,2020年,逾八成公司的資産規模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同比增幅超過10%的達到32家,三峽水利、重慶啤酒、中交地産同比增幅更是超過100%;資産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公司有3家,分別為渝農商行、金科股份和長安汽車。

  同時,2020年,57家公司歸母凈利潤總規模超過385億元,比2019年增長120億余元,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也實現了大突破。其中,超九成公司實現了盈利,歸母凈利潤突破10億元的公司達到11家。

  從創利能力來看,2020年,57家公司中有52家人均創利為正,它們的人均創利平均值為6.22萬元,中位數為8.25萬元。人均創利平均值和中位數,均高於同期全國上市公司1.3萬元的人均創利平均值和7.62萬元的人均創利中位數。其中,人均創利10萬元以上的公司有25家、人均創利100萬元以上的有1家。

  境外上市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報告》稱,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的17家渝企中,超八成實現了盈利,平均凈利潤超過20億元。其中,龍湖集團、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的凈利潤分別超過200億元、84億元和44億元。同年,這些公司人均創利達到47.8萬元,遠遠超過2019年的0.88萬元。

  “近年來,重慶上市公司在提升發展質量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發布會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報告》總顧問張軍如此評價。

  仍然存在兩大短板

  《報告》稱,對標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標,重慶上市公司仍存在着兩大短板。

  其一,重慶上市公司的産業結構不太合理。《報告》分析,重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新興行業的除了生物醫藥公司外,其他行業幾乎沒有。

  以境內上市公司為例:截至2020年末,重慶57家滬深上市公司主要分佈在生物醫藥、汽車、公共事業、房地産、化工、機械設備、食品飲料、傳媒、電氣設備、建築裝飾、交通運輸、有色金屬、金融、鋼鐵、建築材料、輕工製造和商業貿易等近20個行業。雖然覆蓋的行業較多,但在當前最熱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這一新興行業,卻無一家上市渝企。

  同時,在最能代表新技術潮流的科創板上市企業中,重慶至今尚無一家。

  境外上市企業也是如此。《報告》顯示,港交所是重慶境外上市公司最多的市場,截至2020年末,港交所上市渝企數量在重慶境外上市公司總數中的佔比超過八成。但這些上市公司,主要分佈在製造業、交通運輸、房地産、金融、教育及水務6大傳統行業,其中以金融業、製造業的公司最多,均有5家。

  其二,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但重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卻整體偏小。根據《報告》,截至2020年末,在境內上市的57家渝企,總市值規模僅為10032億元,平均市值僅為176億元。

  這樣的水平,在全國範圍內來看不盡如人意。據《報告》數據分析,2020年末,我國4154家A股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超過200億元,重慶境內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尚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從單個企業市值來看,重慶上市公司的表現也差強人意——不僅與北京、上海和深圳存在很大差距,而且還不如杭州、佛山等城市。據數據寶和證券時報今年上半年聯合發布的《中國內地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2020)》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佛山市值超千億元的上市公司分別達到49家、25家、24家、6家和4家。而重慶的境內上市公司中,市值超千億元的僅有智飛生物和長安汽車兩家,其餘公司市值均在600億元以下,其中,近六成市值在100億元以下。

  搶抓機遇培育優質擬上市資源

  面對這些短板,重慶應如何做,才能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讓上市公司更好地發揮企業“領頭羊”的作用?

  《報告》建議,一方面,要加快資源整合,優化上市公司內部結構。如,鼓勵上市公司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進行資産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針對發展困難的上市公司,引導其通過股權轉讓、國有資産劃轉經營等方式,實現轉型發展;鼓勵、支持民營上市企業運用機制優勢帶動國有企業等。

  另一方面,要內外協同發力,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為此,政府要引導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服務和管理理念、加強自主創新和研發,提升資産經營能力和銷售能力,轉變單一的盈利模式和粗放式、同質化擴張路徑,走綜合性、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上市公司應進一步強化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提升估值水平。並要適當進行市值管理,以提振市場信心,獲得資本市場的更大關注與認可。

  《報告》還認為,政府要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擴大重慶上市企業融資規模。比如,可引導上市企業積極利用定向增發、股權質押、優先股、公司債、可轉債等工具進行再融資,進一步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張軍則建議,重慶可抓住國家重大戰略調整帶來的機遇,在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國家戰略方面進行思考,高度關注新産業及新業態的培育成長,在這些領域培育頭部企業和優質企業。同時,不要僅盯着大企業、優質企業,可以去篩選、挖掘未來有價值、有潛力的公司作為擬上市企業資源。如此,有利於從源頭上培育好的擬上市企業資源,為企業上市後實現高質量發展、引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打好基礎。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14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