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巴南區姜家鎮居民石崇鑫十分高興,家裏的房子剛剛裝修完成,兒孫們從城裏回來,也都有了自己的房間。“以前的房子又破又舊,不敢住人。”石崇鑫興奮地説道,“現在建好了嶄新的樓房,住起來很有安全感。”

棚戶區改造後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石崇鑫的家在重慶市巴南區姜家鎮老街,曾經這裡是棚戶區,很多房屋為C、D級危房。為了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2016年8月,姜家鎮啟動棚戶區改造工作,讓居民們高高興興住進了新家,從此“憂居”變“安居”。
姜家鎮老街房屋多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大部分都是C、D級危房,部分房屋甚至已經垮塌。由於涉及各方情況複雜,許多居民無法單戶自行排危改造,只能“望房興嘆”。
2016年8月,為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響應群眾棚改意願,姜家鎮啟動棚改項目。2019年12月,房屋主體工程竣工交房。
社區居民李磊是第一位接房人,他總是逢人就誇政策好。“感謝政府給我們做的好事情,以前的老房子一到下雨就漏水,住得提心吊膽。現在新房子有兩層樓80多個平方,安逸得很。”如今,李磊把一樓門面改為餐館,生意紅火。
據了解,在項目啟動初期,居民因對政策不了解,紛紛處於觀望狀態。為了打通群眾“隔心墻”,當地政府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在滿足規劃和用地要求的基礎上,推出C級危房修繕加固、D級危房原址重建方案。
這個方案保證了房屋改造前後的建築面積、使用功能、産權性質均不改變,既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又能讓群眾住上滿意安全的房屋,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
改造方案明確後,設計師、工程師也進到社區,根據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確定改造清單,由過去“要我改”變為“我要改”。場鎮群眾多為老年人,對設計圖紙一竅不通,工作人員耐心細緻解釋,確保設計方案滿足群眾利益。從設計到竣工,姜家鎮始終堅持方便群眾的原則,推動政策“有溫度”地落地落實,在不影響結構安全的情況下滿足群眾訴求,給予設計微調,整個項目微調達1000余處。
據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31.77萬戶,直接惠及群眾111萬人。其中,2021年計劃改造2萬戶,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完成棚戶區改造1.91萬戶、247.58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全市將以“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為目標,聚焦城鎮D級和C級危房搬離整治,計劃實施棚戶區改造10萬戶,持續保障人民群眾居住安全,改善棚戶區居民住房條件,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 董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