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2月1日電(王龍博)“獲批五年來,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在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到去年末,臨空産業比重達到41.6%,引領示範效應逐漸凸顯。
2016年10月,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按照《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示範區總面積147.48平方公里,明確了“一核五區”的功能分區格局,“一核”即臨空經濟示範核心區,主要依託江北國際機場和中新合作航空産業項目;“五區”即臨空製造區、臨空商務區、臨空物流區、臨空會展區和臨空保稅區等。
朱江&&,五年來,江北國際機場樞紐集散功能明顯增強,與航空關聯的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在創新驅動型、貿易國際化、産業鏈條式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作為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的重要依託,江北國際機場2020年實現貨郵吞吐量41.1萬噸,其中國際貨郵吞吐量13.4萬噸、居西部地區第1位。國內外航線數量較五年前增加114條,總數達到372條,其中國際航線達到101條、較2016年增加42條,開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68條。
朱江&&,五年來,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還加快補齊航空配套産業鏈條,其中在全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率先開展飛機融資租賃業務。此外,全球前5位物流投資商集聚示範區,入駐物流企業達91家。圍繞智能終端、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示範區還正着力打造千億級智能終端産業集群和千億級汽車産業集群。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將力爭在創新驅動型、貿易國際化、産業鏈條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宜居宜業的示範區。
“具體包括創新構建‘主基地航司培育+做大中轉業務’雙軌並行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模式,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建成低碳人文國際臨空都市區;大力發展以智能終端、汽車零部件、軟體信息、集成電路等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建成臨空高端製造業集聚區。”朱江&&,同時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加快建成臨空國際貿易中心;完善協同體系,加快建成創新驅動引領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