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存儲尤為關鍵。記者了解到,近期我國科研人員突破了原子級平整反鐵磁金屬單晶薄膜的關鍵製備技術,使超快速響應超高密度反鐵磁隨機存取存儲器的研製成為可能,有望大幅提升手機、計算機等信息産品運行速度。

圖為多層堆疊、密排列的全反鐵磁隨機存取存儲器的展望示意圖。(受訪者供圖)
該研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磁性功能材料研究團隊、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倣生研究所加工平台合作完成,相關成果1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
磁性功能材料是大規模數據存儲機械硬盤的核心材料,相較於傳統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件依賴非易失量子自旋屬性,儲存能力更加穩定。反鐵磁材料便是一類新型磁存儲材料,作為數據存儲介質,相鄰數據位可以密排列以提升存儲密度,並且可使數據寫入速度大幅提升。
據了解,此前已有的反鐵磁存儲器件的電信號輸出,主要依賴面內電子輸運的各向異性磁電阻效應,高低阻態之間的電阻差值很小,常溫下數據寫入後難以有效讀出,導致出現亂碼等無效儲存情況。
“就像流水一樣,高低落差越大,水流越順暢。這裡的高低阻態之間的電阻差值變大,數據寫入後才能被電路更清晰地識別出來。”該論文第一單位通訊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劉知琪舉例説。
劉知琪介紹,科研團隊突破了原子級平整反鐵磁金屬單晶薄膜的關鍵製備技術,通過界面應力誘導非共線反鐵磁單晶薄膜的晶格四方度變化,産生了單軸磁各向異性,以及顯著的反常霍爾效應。基於該反常霍爾效應,實驗發現了全反鐵磁異質界面(共線反鐵磁/非共線反鐵磁)的交換偏置效應,從而設計製備出多層膜新型全反鐵磁存儲器件,大幅提升了數據讀出可靠性。
“新型反鐵磁存儲器件實現了垂直電子輸運,對比原有面內電子輸運的反鐵磁存儲器件,它的常溫高低阻態差值提升了近3個數量級,從而有望使信息存儲速度和密度大幅提升。”該論文另一通訊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蔣成保説。(記者趙旭)
-
年宵花香年味濃
年花賀新歲,枝上好意頭。
-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中醫藥文化展
展覽分為“文明之鑰”“攝生之道”“靈蘭秘典”“器藥擷英”“傳承創新”五個單元,從發展歷程、防治觀念、醫學典籍、中醫藥材、診療器具、未來展望、國際合作等不同角度出發,讓廣大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中醫藥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科學價值。
-
科技館裏過新年丨走!到科技館裏過一個知識新年
來北京汽車博物館帶您見證汽車工業的百年發展史我們帶您逛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我國為什麼要發展核電。
-
春節假期將有中等強度冷空氣影響中東部
-
國網北京電力多項舉措保障首都群眾溫暖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