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殘疾人提供更優質溫暖的診療服務”——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醫學科診療實踐觀察
2022-12-03 17:00:26 來源: 新華網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熊琳 俠克)“當疾病和意外發生時,康復醫學科的醫生們要做的是讓患者盡可能恢復或接近恢復健康狀態,讓生命更有尊嚴。”在談及如何理解康復醫學的意義時,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康復一科主任劉麗旭這樣説。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成立于1988年10月,是直屬于中國殘聯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主要承擔我國康復醫療、康復研究、人才培養、社區指導、國際交流等多領域康復工作。國際殘疾人日前夕,記者採訪了多位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醫學專家。伴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發展,康復醫學在恢復人體功能醫學實踐中正逐步拓展研究范圍、發現更多醫學可能,為患者帶來更多康復希望。

  一次連線:16歲青海姑娘期待生活“重啟”

  2022年10月10日下午,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截肢康復門診的醫生們開展了一次遠端會診。通過網絡和投影設備,假肢矯形中心主任劉勁松、副主任王林、骨科專家田罡、醫生顧蕊與青海醫生共同會診了一位16歲小腿截肢的女孩。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假肢矯形中心作為業內具有影響力的科室,近年來年診療患者在100例左右,患者來自全國各地。通過多年的一線實踐和發展,包括重大肢體殘疾和微小肢體殘疾病患在內,醫院都有過研究和一線診療實踐,診療技術和水準在發展中日趨成熟。

  “會診的時候,面對這麼多的醫生,我有點害羞。”來自青海的16歲小姑娘在電話那頭依然羞澀。一年前,女孩因為從高處不慎跌落造成小腿受傷,不得不進行截肢治療。出院後,小姑娘一直在家休養。“聽説可以通過假肢重新站立起來,心情也好了很多。”

  “遭遇不幸很令人難過,但當患者可以進行假肢矯形治療時,意味著重新獲得行走能力,開始新生活。所以,患者對我們抱有很大期待。”負責這次會診工作的劉勁松説。

  從“暫停”到“重啟”凝結著很多人的努力。會診中,劉勁松和同事們詳細研究了小姑娘的多項檢查指標和受傷部位影像資料,逐一了解患者的身體和殘肢情況,以及康復預期和現實困難。他們和青海的醫生一起,共同討論制定了假肢康復方案和康復治療計劃。

  劉勁松告訴記者,由于患者未成年,醫生要考慮身體成長情況適配假肢,比如和小姑娘殘肢接觸的假肢接受腔一般一年左右更新一次,18歲成人時再配置長期使用假肢。“假肢的接受腔以及整體組裝對線、調整、適配方案也要根據患者需求和實際情況個性定制,爭取最好適配效果。”

  “我和家人都很期待假肢的到來。重新站起來以後,我就可以重新回到學校,也能和家人一起放牦牛了。”小姑娘説。

  觀念轉變:康復理念與現代醫學實踐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康復醫學正成為貫穿現代醫學診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學科之一,提升診療效果的同時,也帶給患者更多人文關懷,促進了醫學的綜合發展。”劉麗旭説。

  劉麗旭介紹,作為中心規模較大的科室之一,神經康復科共有200余張床位,2020年前,年出院患者約2000多人。隨著我國卒中發病率的增加以及腦外傷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康復需求的增加,神經康復科室的病床一床難求。大量病例的一線救治,也讓劉麗旭和醫生同事們對學科發展有了新的認知和思考。

  “首先康復理念在診療中越來越重要。”劉麗旭説,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許多醫院和患者在臨床診療環節就重視發病早期和術後早期的床旁康復,這對于患者的康復預後很重要。比如卒中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復,早期可以開展簡單的肢體被動活動和輔助運動,也可以利用康復機器人等新技術促進康復效果。針對患者的未來生活,在診療方法、居家環境改造、職業康復等方面有更為細致的考慮。

  “一線診療的實踐也在豐富和改變現有的醫學認知。”劉麗旭告訴記者,比如神經康復研究方面,可以通過功能核磁成像技術和相應的診療手法結合,看到不同康復診療手段對腦區形成不同影響,甚至可能會激起受損腦區的部分活躍和功能重組。“比如中風後失語患者,經過適當康復診療進而恢復一定功能的成功案例還是比較多的。”

  此外,專家介紹,神經康復學科作為神經病學和康復醫學的交叉學科,近年來正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等不斷交叉融合,在診療方法、學科統籌、康復器具等方面融合更多積極因素和力量,為患者帶來更多康復希望。

  “做康復學科醫生很有成就感,很多病人反饋在接受診療後有一定程度的恢復。神經康復學科的發展、患者的正向回饋,對醫生而言是非常大的鼓勵。”劉麗旭説。

  發展思考:我國康復醫學如何規范發展

  “近十年來,我們深刻感覺到康復醫學的迅速發展和康復理念的普及推廣。”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何進一步推進行業發展、促進學科融合、普及診療技術、促進科技研發,也是康復醫學面臨的現實問題。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殘障人士群體,許多部門和省市都有支援殘疾人康復的積極政策,如果能將各方力量和投入精細化整合,相信一定可以為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診療服務。”部分受訪醫生表示。

  此外,還有受訪醫生認為,希望醫保部門對康復學科予以一定傾斜。“比如在住院時間上,一些恢復比較慢的疾病可能需要比一般住院時間更長一些的時間,這樣對患者而言既能做到不前功盡棄,也能切實發揮診療效果。”

  “康復醫學的診療過程也是根據患者需求,不斷完善研發康復器具、産品的過程。”劉麗旭表示:“即使有時候患者的功能難以恢復到之前的水準,但是通過輔助器具,患者能夠實現能力的改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患者通過康復減輕功能障礙,提高生活品質,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品彤
北京要聞
天鵝遨遊燕山深處
天鵝遨遊燕山深處
北京深山裏的尋豹人
北京深山裏的尋豹人
改造老舊小區 增加居民幸福感
改造老舊小區 增加居民幸福感
圓明園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圓明園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