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南陽劇場演出現場。
在北京東四北大街西側的胡同深處,育群胡同和什錦花園胡同之間,有一條不到兩米寬,只有200米長的南陽胡同。就在這個“胡同裏的胡同”中間,藏着一座集劇場、排練場、書店、畫廊、咖啡廳、酒吧、民宿、文創工坊、藝術工作室於一體的文創社區——南陽·共享際。8月4日下午和晚上,由駐紮在這裡的中國首家兒童實驗劇團QFun Theater的孩子們創作演出的中法合作“沉浸式”戲劇《鏡花緣》,在南陽·共享際中的南陽劇場連演兩場,讓很多觀眾第一次走進這個胡同裏的“寶藏劇場”,並為這裡別有洞天的環境和豐富的文化生態驚嘆。
閒置空間變身文創社區
據介紹,文創社區南陽·共享際整體面積3494平方米,其中南陽劇場1064平方米。這裡曾是中國對外演出集團審核演出的劇場。上世紀九十年代,孟京輝導演的一部作品還曾在這裡演出過。但這裡已經被閒置棄用了長達二十多年。近年來,由於東城區設立專項引導資金,推進劇場改造、劇目扶持,不斷完善戲劇生態鏈,着力打造“大戲東望”品牌,並積極利用演藝激發老城活力,因此,一直專注於盤活沉沒資産,改造過醬油廠、染料坊的共享際,在不改變建築外觀的基礎上對內部進行修復翻新,將其打造成了一個位於二環內城市中心,兼有文化和消費、辦公和居住功能的“黃金空間”,使其成為“大戲東望”的一個新演藝空間,也成為北京娛樂文化新地標。
雖然由於胡同狹窄,很難停車,但還是有不少人被這裡獨特的氛圍所吸引,周末常常熱鬧非凡。南陽·共享際的灰墻,和胡同裏整體環境融為一體,但有着時尚氣息的落地大玻璃門和四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則流露出不同於老胡同的新面貌。
“寶藏劇場”孕育“寶藏劇團”
南陽·共享際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可容納二百人左右的“南陽劇場”。8月4日,這裡被劇團孩子們改造成了“一艘大船”,每個來看《鏡花緣》演出的觀眾,都要領取到“船票”才能“登船”看戲,演出中,扮演男主角“林之洋”的小演員,還會帶領現場觀眾一起“打舵”“下錨”“擦地板”“全速前進”,就連成人觀眾也都快樂地熱情參與。有觀眾甚至笑言,自己投入到看完演出都感覺“有點暈船了”。
記者了解到,這部作品剛剛在廣州大劇院可容納上千名觀眾的大劇場成功演出,由QFun兒童實驗劇團的北京團員和廣州大劇院招募的廣州孩子們共同出演。然後一起回到北京演出。北京的小團員們主動將演出設計成了“沉浸式”,和老師們一起佈置場地,製作道具和“船票”,讓胡同裏的小劇場顯示出了不同於豪華大劇場的獨特魅力。
QFun兒童實驗劇團的創始人王楠、李浩天告訴記者,南陽劇場設施條件十分完善,還配有專門的排練場、化粧間,劇團孩子們每週都會在此上課、排練,很多作品都是在這裡創作誕生的;劇團還搞過“胡同夜游”和“劇場露營”活動,讓孩子們拎着自己製作的燈籠逛夜晚的胡同,了解北京深厚的文化歷史;還在舞&上搭帳篷、夜宿劇場,感受非同一般的劇場體驗。劇團還會不定期舉辦各種開放日活動和演出,讓更多人了解這座“寶藏劇場”裏的“寶藏劇團”。
讓更多文藝青年更愛走進胡同
南陽·共享際的主理人趙禹清特別喜歡看大家走進和走出南陽胡同時候的表情變化。他説:“南陽·共享際真正想做也正在做的事情,是讓人們的城市生活有更好、更多的可能性。”趙禹清還特別&&,“我們做南陽項目的這些人,都很喜歡戲劇。我在東城長大,東城一直在做戲劇文化的推廣,我上學時就拿着學生證去買人藝的學生票。所以我想為戲劇人提供一個很開放很完善的空間,也讓更多年輕人、文藝青年願意走進北京的胡同。”
南陽·共享際的戲劇板塊顧問安妮也&&:“人人心裏都有一個理想劇場,一切都可以在劇場發生,我希望這裡是一個真正的共創空間。”(記者 王潤 閻彤 攝)
(原標題:打造“大戲東望”品牌,利用演藝激發老城活力,東四北大街——胡同深處有個“寶藏劇場”)
-
北京新增1例本土病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8月6日0時至24時,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為8月3日診斷的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已通報)。
-
北京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367.32平方公里
據統計,2022年汛期,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共計蓄水4次,累計收集雨水達14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周邊溢流雨污水直接入湖污染問題,和周邊道路汛期積水內澇問題。
-
打造“大戲東望”品牌 胡同深處有個“寶藏劇場”
記者了解到,這部作品剛剛在廣州大劇院可容納上千名觀眾的大劇場成功演出,由QFun兒童實驗劇團的北京團員和廣州大劇院招募的廣州孩子們共同出演。”
-
亮相國際舞& 數字服務企業借力服貿會加速出海
昨天下午,十多家媒體來到中關村軟體園,就服貿會典型案例企業參加2022年服貿會情況進行採訪。
-
北京市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啟動
日前,北京市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在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批100名“頭雁”學員正式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