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鋼園北區秀池具備雨水調蓄功能。

綠化作業人員正在園區內的一處雨水調蓄池取水。
這個周末,北京再次迎來一輪強降雨天氣。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如果能在汛期將雨水加以收集利用,將對解決城市缺水和防洪排澇有很大幫助,而海綿城市建設就能起到這個作用。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區範圍內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佔比近三成,總體上看,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整體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海綿項目5237個,重點項目可實現85%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
工業遺存裏藏着“海綿”巧思
北京冬奧會結束後,滑雪大跳&等標誌性建築物吸引了許多人慕名前來,但除了冬奧元素,這座工業遺存裏其實處處藏着“海綿”巧思。每到汛期,大大小小的“海綿”將充分發揮“吸水”作用,最大程度實現雨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市政基礎設施部副部長徐明介紹,首鋼園北區的群明湖前身其實是一處工業晾水池,首鋼外遷前,冶煉過程中産生的熱水在這裡晾涼後再循環利用。現在,群明湖不只是一處自然景觀,也是首鋼園裏最大的雨水調蓄池。群明湖水域面積約15萬平方米,目前水深大約3.9米,就像一個大水盆一樣,在汛期“接”住雨水,讓雨水存蓄下來。除了湖體本身,群明湖周邊還鋪設了雨水管道,這樣周圍道路上的雨水也可以通過雨水口和管道排入群明湖。
秀池和群明湖一樣,都是原有的工業晾水池,不過水域面積小了不少,只有約3萬平方米,水深也只有1米左右,但同樣發揮着調蓄雨水的作用。“秀池原本的水深也有小4米,但我們嘗試在湖底修建了一座停車場,所以現在水深淺了一些。”徐明告訴記者,秀池所在的地理位置海拔高於群明湖,下雨時,雨水可以順着秀池流入群明湖,“這兩座湖的蓄水能力構成了首鋼園海綿建設最主要的一部分,可以‘吸收’首鋼園北區約三分之一的雨水。”
除了兩個大“水盆”,首鋼園北區還按照“每一萬平方米配備一座容量500立方米雨水調蓄池”的要求,修建了30多個調蓄池,它們仿佛一塊塊小的“海綿”,吸收着園區裏其他區域的雨水。在首鋼園北區東北角的一塊綠地上,一截高出地面的黑色“管道”就是其中一處調蓄池的入口。記者採訪時,一輛園區裏的綠化用車正在這裡取水。只見工作人員先打開調蓄池上方的一個井蓋,將車上的水帶接入井口,再順着調蓄池的入口進入下方的操作間打開閥門,這樣調蓄池裏的水就順着水帶進入了車裏。
“首鋼園西十冬奧廣場附近的這段路是透水瀝青,是用部分原有建築拆除之後的骨料做的,也是園區海綿建設的一部分。”徐明告訴記者,除了透水瀝青,首鋼園北區還大量鋪設了透水磚,都是為了雨水的下滲和收集。同時,園區內隨處可見的下凹式綠地也發揮着相似的作用。
昔日“臭水坑”今成雨水調蓄池
這個夏天,位於東南二環的龍潭西湖調蓄工程正在接受首個汛期的檢驗。昔日一到汛期就臭味四溢的“臭水坑”,如今不僅不臭了,還在實現湖水循環自凈的同時具備了調蓄雨水的功能。
據介紹,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在龍潭西湖湖底新建了一座調蓄池,總容積9萬立方米,有效容積6.2萬立方米。調蓄池內部通過硅砂蜂巢調蓄凈化系統對來水水質進行處理,可達地表水Ⅳ類。
記者了解到,硅砂蜂巢調蓄凈化系統主要特點是“蓄水和凈化同體”,由格柵池、硅砂蜂巢高效過濾池和硅砂蜂巢儲水凈化池三個部分組成,合流雨污水或湖水通過管涵依次經過以上3個池體,完成凈化過程,再用排水泵排入湖中。其中格柵池主要是去掉枯枝敗葉等較大漂浮物,硅砂蜂巢高效過濾池採用硅砂微米級孔隙去除懸浮顆粒物,硅砂蜂巢儲水凈化池主要通過生物作用等去除水溶性污染物。
汛期時,合流的雨污水首先通過龍潭西湖西北角的進水方溝進入硅砂蜂巢調蓄凈化系統,經物理和生物凈化後外排或者補充龍潭西湖湖水。非汛期時,處於靜止狀態的湖水經湖底的水管流入硅砂蜂巢調蓄凈化系統,凈化達一天后,用排水泵排入龍潭西湖,如此循環,按照15天一個周期,凈化湖水。
據統計,2022年汛期,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共計蓄水4次,累計收集雨水達14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周邊溢流雨污水直接入湖污染問題,和周邊道路汛期積水內澇問題。
全市還將增30余平方公里海綿城市
近年來,為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本市不斷完善海綿城市建設體制機制,構建了市、區兩級組織保障體系,並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了涵蓋多專業的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配套政策和長效保障機制。
北京市水務局海綿處副處長王志丹介紹,在實際開發建設過程中,冬奧賽區、大興國際機場、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亦莊開發區、溫榆河公園、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千年守望林、城市綠心、環球影城等一大批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的建設,全面遵照海綿城市理念,按照首都標準、北京特色來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實現85%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區範圍內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為367.32平方公里,佔建成區比例為26.56%。總體上看,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整體效果良好。
通過現場調查,截至目前,全市建設海綿項目共計5237個。其中,透水鋪裝面積3973萬平方米,下凹式綠地面積為5463萬平方米,雨水調蓄設施容積為331萬立方米。
王志丹介紹,2022年,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和西城)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為30%,城市副中心(通州)達標面積比例為35%,其餘各區達標比例為28%,還需新增達標面積35.81平方公里。下一步,全市將按照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和品質化等方面的要求,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斷走上新&階。(記者 王天淇)
(原標題: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367.32平方公里,佔比26.56% 5237塊“大海綿”幫城市留住天上水)
-
北京新增1例本土病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8月6日0時至24時,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為8月3日診斷的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已通報)。
-
北京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367.32平方公里
據統計,2022年汛期,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共計蓄水4次,累計收集雨水達14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周邊溢流雨污水直接入湖污染問題,和周邊道路汛期積水內澇問題。
-
打造“大戲東望”品牌 胡同深處有個“寶藏劇場”
記者了解到,這部作品剛剛在廣州大劇院可容納上千名觀眾的大劇場成功演出,由QFun兒童實驗劇團的北京團員和廣州大劇院招募的廣州孩子們共同出演。”
-
亮相國際舞& 數字服務企業借力服貿會加速出海
昨天下午,十多家媒體來到中關村軟體園,就服貿會典型案例企業參加2022年服貿會情況進行採訪。
-
北京市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啟動
日前,北京市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在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批100名“頭雁”學員正式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