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記者 李春宇)盛夏時節,晚霞初上。在北京長安街,自行車俱樂部的騎行隊伍與共享單車一道,成為街邊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長安街路面寬敞,秩序井然。天安門廣場、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晚上燈光亮起,夏風拂面,騎行在長安街上,能夠同時感受到北京的古都韻味和現代氣息。”北京一家自行車俱樂部負責人那亮説。
在長安街上,記者看到來往的夜騎隊伍中有裝備齊全的專業騎手,也有一身休閒裝的騎行愛好者,有的是三五好友相約游玩,有的是俱樂部騎友組織的活動。
入門專業騎行需要裝備。在朝陽區的一家專賣店,售價上萬元的中高端自行車已存貨寥寥,頭盔、手套、車包等騎行配件同樣銷售火熱。據該專賣店的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等各類車型的銷售情況非常好,能夠明顯感受到“騎行熱”。
“北京城區有不少騎行的好去處,二環輔路慢行系統就對騎友們特別友好。”那亮説,“二環路的自行車道有非常明確的標識,在路口、橋下等重點位置也有減速慢行提示牌,為專業鍛煉、休閒放鬆、日常通勤提供了安全的騎行環境。”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北京目前已完成二環輔路慢行系統的優化改造工程,確保非機動車道寬達3米以上,打造“健步悅騎”高品質慢行廊道和“景美路暢”的慢行環境,鼓勵和支持人們更多地採用“步行+自行車騎行”的方式出行。
朝陽區圍繞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等“雙奧之城”地標性建築,為騎行愛好者精心策劃推出了5條騎游線路,其中最長的有25公里,最短的有13公里。
在北京郊區,經常能遇到專業騎行隊伍,同時還有隨行保障車提供維修、餐食、醫療等服務。對於那亮和他的自行車俱樂部成員來説,最近幾個周末俱樂部組織的京郊騎行活動,是他們最忙碌、也是最享受和難忘的時光。
從“夏都”延慶,到昌平大楊山,再到密雲白河峽谷……那亮和隊友們沉浸於沿途景色,每次京郊騎行的規模接近20人,其中最年輕的20歲左右,年齡最大的80多歲了。

“一路騎行,一路回望,看到騎過的蜿蜒山路,以及高低錯落的山峰,讓人心生喜悅和自豪感。”那亮説。
這個夏天,延慶圍繞北京世園公園規劃了不同主題的騎行線路,密雲將推出環密雲水庫騎行線路,通州依託大運河等地標發布十大騎行線路……相繼推出的戶外騎行線路,為騎行愛好者提供了環境宜人、景色優美的騎行空間和場所。
專業騎行領域之外,共享單車在接駁公共交通出行“最後一公里”、倡導市民綠色出行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市共享單車年騎行量達9.5億人次,單日最高騎行量突破471萬人次,自行車出行已回歸城市。
“如果説走路太慢,開車太快,那麼騎行則剛剛好。能夠欣賞沿途的風景,在大城市中找到一種自由的感覺。”那亮説,很多騎友是為了鍛煉身體,也有的為了社交,但都是因為熱愛才能一直堅持下來,讓騎行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且始終向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北京新增1例本土病例,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
8月6日0時至24時,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為8月3日診斷的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已通報)。
-
北京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367.32平方公里
據統計,2022年汛期,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共計蓄水4次,累計收集雨水達14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周邊溢流雨污水直接入湖污染問題,和周邊道路汛期積水內澇問題。
-
打造“大戲東望”品牌 胡同深處有個“寶藏劇場”
記者了解到,這部作品剛剛在廣州大劇院可容納上千名觀眾的大劇場成功演出,由QFun兒童實驗劇團的北京團員和廣州大劇院招募的廣州孩子們共同出演。”
-
亮相國際舞& 數字服務企業借力服貿會加速出海
昨天下午,十多家媒體來到中關村軟體園,就服貿會典型案例企業參加2022年服貿會情況進行採訪。
-
北京市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啟動
日前,北京市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在中國農業大學啟動,首批100名“頭雁”學員正式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