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關於加快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近日印發,明確到2025年,建成以智慧氣象為重要特徵的“國際一流、國內領先、首都特色、準確細緻”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成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的數字氣象服務體系。
極端天氣
精準預報提前預警
《意見》提出,要加強極端天氣風險防範應對。發展智能識別技術,建成對流尺度區域集合預報系統,開展極端天氣概率預報。其中,加強極端天氣精準預報和提前預警,對局地強降水、短時大風、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龍卷風除外)提前1至3小時預報預警;對其它極端天氣提前6至12小時預報預警。
健全極端天氣應對預案體系,構建適應局地氣象特點的應急處置模式,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自主響應能力。
精準預報
到街鄉重要景區
預報預測能力也將繼續提高。《意見》明確,要優化全市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建成三維、秒級、多要素立體觀測系統,垂直氣象探測站網平均間距達30千米。全市智能網格天氣預報達“百米級、分鐘級”。實施精準預報行動計劃,建設數字氣象&,提高氣象預報智能化水平,實現落區精準到流域、區、街道(鄉鎮)、重要景區。
氣象災害
納入安全社區管理
《意見》提出,加強氣象災害預防、預報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實施“網格+氣象”行動,將氣象災害防禦納入安全社區、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建設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公共氣象服務將納入市區兩級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向健康生活、戶外體育、新型消費等領域,發展基於場景、基於影響的氣象服務技術。建成公眾個性化定制服務的“專屬氣象&”,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記者 駱倩雯)
(原標題:全市智能網格天氣預報將達“百米級分鐘級” 冰雹天氣提前1至3小時預警)
北京要聞
-
冰雹天氣提前1至3小時預警 將達“百米級分鐘級”
其中,加強極端天氣精準預報和提前預警,對局地強降水、短時大風、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龍卷風除外)提前1至3小時預報預警;對其它極端天氣提前6至12小時預報預警。健全極端天氣應對預案體系,構建適應局地氣象特點的應急處置模式,提高氣象災害預警自主響應能力。
-
大桃櫻桃被雹子砸得不輕
突降冰雹,設施蔬菜大棚被砸得到處是窟窿,大桃即使套袋仍被砸爛,櫻桃更是遭遇了兩場冰雹。由於冰雹主要集中在密雲城區附近,大部分農業生産地區受影響較小,密雲本地出産的梨、蘋果、核桃、板栗等,受損情況不明顯。
-
中國科技館推出“非遺課堂”
近日,中國科技館推出“非遺+科技”系列教育活動,引導觀眾從科技的視角學習和傳承非遺文化。中國科技館介紹,“非遺+科技”系列教育活動是該館結合華夏之光古代科技展廳的展教資源,從“非遺”與“科技”相結合的視角精心研發的全新思維課程,共有十六個主題。
-
市民自帶杯買飲品有優惠
本週是第32個全國節能宣傳周,主題為“綠色低碳,節能先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節能宣傳周將發起“自帶杯行動”倡議,消費者自帶可循環使用的飲水杯到7家飲品企業購買飲品可享優惠。
-
東城退租院落將啟動復建
今年內,東城區將對景山三眼井片區、鐘鼓樓周邊已退租院落啟動恢復性修建,其中景山三眼井片區將打造一個約4000多平方米的啟動示範區,按照整院、共生院、公共區域三類空間“一院一策”、分類改造,讓老胡同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