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示範區一季度創新發展成績單近日出爐。2022年一季度,中關村示範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以下簡稱中關村企業)實現總收入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5%。其中,實現技術收入3867.5億元,同比增長16%。
識別提取一份簡歷信息僅需10秒,信息收集後,還能將信息快速錄入系統,從而幫助人事部門節約近90%的時間,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這是北京企業來也科技研製的RPA軟體機器人擔任“數字員工”的業績。這名“數字員工”還能協助人事部門進行新員工證件識別、員工社保公積金自動購買等功能。即便在下班時間後,“數字員工”也不休息,實現“人歇業務不停”。
在日常工作中,不少白領可能都會遇到報表匯總統計、數據錄入、發送催辦郵件等枯燥單一、重復性強的工作。“數字員工”的出現,正在幫助人們從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更多具有創造力的工作。
來也科技所在的電子信息領域,是中關村最具代表性和創新實力的高新技術領域之一。一季度,中關村重點監測的電子與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材料及應用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環境保護技術等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共實現總收入1.6萬億元,合計同比增長8.5%,佔中關村總收入的比重為82.9%。其中,電子與信息領域增速領跑,實現總收入9472.4億元,同比增長15%。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領域也保持2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2.3%。
投資創新就是投資未來,高新技術領域長期保持穩健增長,離不開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最近幾個月,每個月都會有新訂單過來。”一家創新型眼科醫療器械企業創始人告訴記者,公司第一款産品在2021年才正式獲批上市銷售,截至目前帶來了數千萬元收入,但團隊每年研發投入已超5000萬元人民幣,公司研發團隊中七成以上都是來自全球頂尖高校的人才。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關村企業研究開發人員合計69.1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6.5%。研究開發費用合計92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創新動力持續強勁,中關村的收入結構也持續優化升級,技術收入貢獻率不斷提高。據統計,中關村一季度實現技術收入3867.5億元,同比增長16%,佔示範區總收入比重約21%。(記者 孫奇茹)
-
2022年一季度北京中關村實現技術收入增長16%
中關村示範區一季度創新發展成績單近日出爐。在日常工作中,不少白領可能都會遇到報表匯總統計、數據錄入、發送催辦郵件等枯燥單一、重復性強的工作。據統計,中關村一季度實現技術收入3867.5億元,同比增長16%,佔示範區總收入比重約21%。
-
北京市新增51例本土感染者 其中社會面篩查11例
昨天凌晨,朝陽區雙井街道垂東社區垂楊柳北裏小區已劃為封控區,垂東社區在檢測點開闢專用通道,為保安人員單獨做核酸檢測。新增感染者中,海淀區24例,朝陽區、房山區各9例,豐台區、西城區各4例,大興區1例;普通型5例、輕型28例、無症狀感染者18例;管控人員40例,社會面篩查11例。
-
讓餐桌美食更加豐富 餐企加碼保供變“百姓廚房”
昨晨,在美團買菜東城彭莊站,分揀、打包、配送工作從6點半就開始進行,保障市民全天生鮮食品供應。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訊(記者 楊天悅)近日,海底撈、四季民福等連鎖餐飲品牌相繼上線各式平價盒飯,受到市民青睞。
-
北京個人參保人員可緩繳2022年度基本養老保險
5月13日,北京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發布《關於以個人身份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自願暫緩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有關工作的通告》,明確在本市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以下簡稱“參保人”),如繳納2022年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確有困難,可自願申請緩繳。
-
北京市加強供給貨足價穩 多舉措保障配送不停
根據市場監測,近期本市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充足、供應穩定、交易正常。郭文傑介紹,本市還準備了兩支後備力量:調劑近50輛郵政車作為第二梯隊,調劑首農集團100余輛物流配送車輛作為第三梯隊,滿足緊急狀態下封控、管控小區保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