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奮進新征程中展現青春擔當
2022-05-04 22:09:4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題: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奮進新征程中展現青春擔當

  新華社記者趙旭、魏夢佳

  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31歲的吳超每天忙碌充實。病房查房、準備手術、跟病人溝通、處理急診……最忙時,他一週得做10&手術,最長的一台持續15個小時。

  2020年春節,吳超志願加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面對未知危險的新冠肺炎病毒,他和隊友們首批進入危重病房,在不到4小時裏收治了17名危重患者。

  吳超是眾多抗疫青年中的突出代表。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有32萬餘支青年突擊隊、550余萬名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貢獻。援鄂醫療隊的2.86萬名護士中,“80後”“90後”佔90%。

  2020年2月,吳超在武漢隔離病房看護病人。(受訪者提供)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在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中國青年在平凡崗位上奮鬥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衝鋒在前,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在創新創業中走在前列,在社會文明建設中引風氣之先,生動展現出“衣食無憂而不忘艱苦、歲月靜好而不丟奮鬥”的整體風貌。

  在中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戰略工程現場,在抗擊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在應對突發公共危機時刻,都有青年挺立奮戰。越來越多青年深入基層、投身中國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在複雜艱苦環境中成就精彩人生。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981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1501個先進集體中,有許多青年先進典型。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其中很多是年輕的面孔。

  在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也脫穎而出,在“天宮”“蛟龍”“天眼”等重大科技攻關任務中擔重任、挑大梁。

  去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90後”姑娘鮑碩在此次任務中擔任北京總調度。她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組建40多年以來的首位女性總調度。

  在執行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工作時,鮑碩曾33小時連續指揮調度,組織發送千余條指令,近萬句調度語無一錯漏。

  像鮑碩一樣,眾多青年人才正在中國科技前沿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  

  鮑碩在執行調度任務中。(受訪者提供)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現場,也隨處可見青年志願者辛勤付出、全力保障的身影。他們向世界展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為保障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行,北京高校約2萬名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志願服務,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蘇翊鳴等年輕運動員在冬奧賽場上的精彩表現,也充分展現出中國青年勇於挑戰和突破自我的青春力量。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14歲至35歲的註冊志願者已超9000萬人,他們活躍在大型賽事、環境保護、扶貧開發、衞生健康、應急救援等各領域。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連續18年派遣41萬餘名研究生、大學畢業生,到中國中西部2100多個縣(市區旗)開展支教、衞生醫療等志願服務。

  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信息安全與社會管理創新實驗室、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青年網民群體總體上持非常積極的奮鬥意願,超過七成的青年網民群體堅信依靠自身努力能夠實現更美好的人生。

  時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好時期,擁有廣闊的成長空間。“我們這代人很幸運,趕上了好時代。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讓我這麼年輕就能有幸親身參與國家重大航天任務。”鮑碩説。

  “奮鬥是青春的底色”是鮑碩最喜歡的一句話。“我會仰望星空,心懷感恩,紮實走好每一步,確保在調度崗位上沒有‘誤口令’‘誤指揮’,配合好團隊,為國家航天事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鮑碩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磊
北京要聞
無休!他們戰疫在一線
無休!他們戰疫在一線
北京:疫情下的急診室
北京:疫情下的急診室
北京:“五一”期間取消餐館堂食
北京:“五一”期間取消餐館堂食
讓封控區百姓吃上新鮮菜
讓封控區百姓吃上新鮮菜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31112862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