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00個無障礙精品示範街區 北京成為殘疾人友好型城市
2022-03-01 08:43:41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在即,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已迅速完成轉換工作,一切準備就緒靜待賽會開幕。圖為志願者在調節無障礙公共售賣點小圓桌的高度,以方便使用。通訊員 張正曄攝

  2008年夏奧會的時候,杜鵬坐著輪椅在水立方觀看了奧運比賽。從那時起,他開始關注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那時就盼望著有更多殘障人士能走出家門,看到人生的風景和希望。”

  14年後,杜鵬作為監督員參與無障礙設施改造和建設,光“冰立方”就去了不下5趟,在他和其他監督員的建議下,“冰立方”的無障礙設施再次升級,甚至無障礙坐席的欄杆都降到視線以下。

  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是促進舉辦城市乃至全國無障礙建設的重要機遇。3年來,北京累計整治整改點位33.6萬個,精心打造100個無障礙精品示範街區、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區、冬奧會冬殘奧會賽事和服務保障相關區域基本實現無障礙化,群眾好評率達到88.35%……北京,逐步成為殘疾人友好型城市。

  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無障礙環境是保障殘疾人融入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以往,杜鵬在家門口小超市買東西,只能在外面大聲吆喝,或者麻煩路人幫他叫老闆出來。常去的理髮店也需要別人的協助才進得去。而現在,這些小門店都裝上了平緩的坡道,沒有條件的就把服務電話張貼出來,在軟性服務上托好底。

  有沒有扶手,坡道是否達標,輪椅能否暢行無阻;盲道是不是連續可用;聽障人士過馬路能不能順利……殘疾人走出家門前,總會擔心這些問題。

  藉&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的契機,2019年11月,《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印發,這是北京市首次開展全市範圍內無障礙環境專項提升行動。方案明確了4個重點領域的17項任務,盲道、人行道、地面交通、政務服務窗口、居住社區等均被列入,實行“應改盡改”。

  外面的環境便利了、舒適了,殘疾人朋友自然喜歡走出家門。家住亞運村街道的張玉良組建了一支殘疾人輪椅訓練隊,每週都到安慧裏小區的葫蘆島廣場進行輪椅康復訓練。得益於無障礙改造工作,廣場上安裝了全新的坡道和分層的扶手,道路採用防滑透水的瀝青材質,活動空間的入口也消除了高差,方便輪椅通行。有了友好的環境,張玉良和朋友更願意出門散心鍛煉。

  3年來,首都北京的無障礙環境適用水平顯著提升,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沒有斷點、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地鐵1、2號線等老線車站更新59部爬樓車和142部輪椅升降平台;1.2萬餘輛公交車配備無障礙導板等設施,更多殘疾人、老年人可以獨立出行。市、區、街鄉三級政務服務大廳,二、三級醫院,一、二類公共廁所全面實現無障礙化,大家出門就醫、辦事也更便利。

  從“能用就行”到“管用好用”

  無障礙設施不起眼,卻最能體現城市的溫度,它就像人體的毛細血管,細密微小但不可或缺。

  在提升和改造中,一切均從小處着眼。前門草廠地區有900戶約2300位居民,其中持證殘疾人400多人。自無障礙專項行動開始,前門街道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徵求居民需求,對有輪椅出行需求的居民“一戶一方案”修建坡道。若家門口空間有限,就用扶手替代,再加裝無障礙服務呼叫器,或配備折疊坡道,不管什麼方法,歸根結底是讓胡同居民生活得方便。

  街上的盲道、人行橫道怎麼改?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在調研中發現,受井蓋影響,一些人行步道往往會出現一個半圓狀或者圓弧狀的缺口,市民經過時很容易踩空摔倒。他們創新提出可180度翻折的標準化蓋板方案,既滿足井蓋日常檢查需要,又補齊了步道缺失部分,消除步道高差,增加了有效通行空間。

  “小細節”的背後,是高標準的精細化要求。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發布後,又&&了配套的技術指標圖冊。“以前是有就行、能用就行,現在不僅要能用,還要管用、好用,要用得舒服、用得方便。”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無障礙協調處處長彭四田舉例,無障礙指南裏要求,設置無障礙廁位的公共衞生間內應提供不小於80厘米的通行寬度,但實際改造中卻把寬度提到了85厘米,甚至運動員流線拓寬到1米以上。

  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懷正體現在每一厘米的用心之中。2000名專業監督員更是活躍在一線,他們以體驗查問題、以監督促整改,參與事前評估、事中指導、事後驗收。北京冬奧組委還聘用了10名無障礙監督員,幾年下來他們寫的體驗報告摞起來有一米多高。所有整改點位的按鈕、扶手、抓桿的位置,寬了還是細了,長了還是短了,都是在殘疾人朋友的體驗中一點點總結比較出來的。

  無障礙意識深入人心

  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支持,也助推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智慧化、多元化,信息無障礙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

  自2020年2月4日起,北京例行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多了一位“新角色”——一位手語翻譯身着正裝、端坐在發布&旁,手指上下翻飛,迅速將發布內容用“手勢”表達出來,幫助北京22.7萬名聽障人士了解疫情防控信息。

  2022年2月5日,冬奧會的第1個比賽日,中國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項目奪得首金。細心的觀眾可能注意到,直播畫面中右下角有一個手語主播,更神奇的是,這個手語主播並不是真人,而是手語數字人。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的投入使用,為熟悉手語的聽障人士帶來了精彩“解説”。

  細節源於真情,手語傳遞關愛。為重大新聞發布會和賽事活動配備手語翻譯,就是保證每一個殘疾人朋友不被落下。

  真正的無障礙,還在人的觀念上。無障礙意識深入人心,才能推進無障礙城市建設再上新水平。

  上周,杜鵬和愛人預約了一輛網約車出行。車到了,司機熱情地下來招呼並攙扶杜鵬和他愛人上車。“您會覺得拉我們這樣的乘客不方便嗎?”杜鵬和司機聊起天,問出心中的疑惑。“其實我最先想到的是車夠不夠大,能不能放下您二位的輪椅。我今天還跟你們學會了折疊輪椅,下次遇到其他客人也能幫忙了。”司機笑着説。

  無障礙建設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年來,老舊小區“菜單式”改造、加裝電梯等無障礙設施改造成為常規性項目;2.95萬棟老舊住宅樓加裝扶手、單元門口進行坡化;2.43萬個“七小”門店進行門區改造,努力解決群眾家門口“最後一公里”的無障礙問題。

  無障礙建設,不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對每個人都適用。有愛,才無礙。推動無障礙發展,大家才能“一起向未來”。(記者 任珊)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探訪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家個體飯店
探訪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家個體飯店
感受奧運文化
感受奧運文化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2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