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有群“幕後英雄”:上管“風雲變幻”,下管“人來車往”
2022-02-25 15:04:0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李斌、王君璐) 2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上管“風雲變幻”,下管“人來車往”——精彩冬奧背後,有群什麼都管的“幕後英雄”》的報道。

  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9金4銀2銅共15枚獎牌的冬奧會最佳戰績,見證中國運動員勇攀體育高峰、不斷實現突破的精神。

  運動員賽場圓夢的背後,離不開大量賽會保障人員的辛勤付出。“我們雖在賽場外,卻也在奪取人生的金牌!”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近這些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傾聽他們的冬奧故事,揭秘背後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圖為冬奧期間,紀晉文在醫療防疫工作組工作專班工作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面對高峰時每日逾千名入境者

  【個人簡介】紀晉文,男,44歲,現任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2020年被授予“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自述】冬奧會期間,我在醫療防疫工作組工作專班,主要負責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工作。我們協助北京冬奧組委不斷完善《防疫手冊》,制定10余個技術文件,為競賽場館(群)、簽約酒店等各類場館開展工作提供技術遵循;圍繞簽約住宿設施和工作人員(志願者)集中駐地公共衛生保障,建立“4+1+1”方案指引體係,並開展全員培訓……

  參與冬奧醫療防疫保障任務是榮耀,更是責任與擔當。特別是面對高峰時每日逾千名入境者,一方面為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感到無比自豪,另一方面也為境外人員可能帶來的疫情防控風險而感到深深不安,可以説每天都如履薄冰。入境病例每增加1個,就覺得風險增加了一分。為了萬無一失,我們每天都在思索,不停地搜尋,看看哪裏還有防控漏洞需要去堵,防控措施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防控措施的執行是否兼顧了賽事正常運作和冬奧會參與者的健康安全……

  我還記得2月5日,5歲的兒子給我發來一段視頻,他説“爸爸,生日快樂!”孩子的笑臉一下子消除了我春節無休、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帶來的疲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家人的默默支援,增添了我為冬奧守好疫情防線的信心和力量!

   圖為陶亦為(右一)冬奧期間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工作。受訪者供圖

專挑“壞天氣”上山

  【個人簡介】陶亦為,37歲,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副首席預報員,冬奧期間任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預報員。

  【自述】雪車、雪橇速度快,計分精度達到千分之一秒,對氣象條件的要求比較高。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造成賽道結霜,影響比賽成績。

  山地氣象預報是世界性難題。2017年5月,我作為第一批人員,加入延慶冬奧氣象現場服務團隊。為盡快提高預報水準,我翻閱大量文獻,反覆分析不同天氣背景下海坨山的溫度、風、風向的變化規律;我們還專挑強降雪、寒潮、大風等“壞天氣”去爬海坨山,專門去體會天氣變化。尤其是2018到2019年,賽區正在建設階段,山上沒有路、氣溫低,往往上一次山就要5到6個小時。

  通過不斷深入海坨山,積累對復雜地形下天氣要素的認識,我逐漸摸清了海坨山氣象要素的變化規律,也提升了自己的預報水準。

  2月13日,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迎來強降雪,降雪量達到暴雪級別。13日上午正值女子單人雪車第一輪和第二輪比賽,強降雪天氣勢必對比賽造成嚴重影響。除此之外,降雪還會讓本來就較陡的道路變得濕滑,影響雪車等比賽器材的運輸。經過細致研判,我們提前6天就開始對場館及各領域滾動提示這次暴雪天氣過程。13日當天,我們也進駐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運作指揮室,逐小時通報天氣實況和未來趨勢。場館方面根據預報提前播撒融雪劑,並在降雪的最強階段加派人手及時清掃積雪。精準的預報讓比賽沒有因為天氣而改期,確保了比賽的順利進行,我和團隊們這幾年的辛苦都值了!

   圖為冬奧會閉幕式當天,王先亞在近端落客點的入口,核實車隊。受訪者供圖

“安全、有序集散是最大的挑戰”

  【個人簡介】王先亞,男,31歲,北京團市委國際聯絡部二級主任科員,冬奧期間在開閉幕式服務保障指揮部人員集散協調組工作。

  【自述】我是1990年出生的,出生那年北京剛巧舉辦亞運會;2008年我考大學來北方,恰逢北京奧運會,可以説我人生的關鍵節點都遇上了國家舉辦國際體育盛會。

  觀眾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見證者、參與者。為協助觀眾順利觀演,我們綜合考慮測溫安檢、乘車出發、落客抵達和進場落座等環節,會同交通、安保和屬地管理單位共同完成遠端集結點、近端落客點的規劃建設,制定交通路線,不斷推演優化流程,力保觀眾安全、舒適地抵達國家體育場。

  現實的挑戰和困難依然不少:觀眾來自不同行業和區域,分布在20多個區域集結,需要科學規劃建設遠端集結點;疫情形勢多變,要合理設計交通和人員行進路線,避免和閉環內人員衝突;天氣嚴寒,需要加強各環節有效銜接,做到環環相扣,盡力減少觀眾室外非必要停留時間。

  上萬名觀眾、400余輛車輛在短時間內進入國家體育場周邊,如何避免出現車輛擁堵、人員擁擠,安全、高效地安排龐大的人群和車輛有序停車落客,準時進入國家體育場,是所有工作中最大的挑戰。

  通過一一實地踏勘,在寒風中用腳步丈量每一個重點區域,我們制定工作指導手冊、繪制進退場流線圖,將工作流程細化到分鐘;在近端落客點設置前線指揮調度中心,掌握所有車輛抵達情況,隨時處理現場突發情況。開幕式當天,各遠端集結點的車隊按照批次安排陸續抵達。我站在近端落客點的入口,核實著每批車隊,盡管手腳凍得冰涼,但內心卻隨著車輛的抵達越來越踏實。在全球疫情形勢嚴峻的當下,幾萬名觀眾能夠安全、有序來到開幕式現場,親眼見證這一盛事,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圖為冬奧期間姚亮(左一)在現場協調景觀布置工作。受訪者供圖

“長時間在室外,有時一天也顧不上吃一頓飯”

  【個人簡介】姚亮,男,41歲,現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廣告處副處長,參與冬奧城市景觀規劃和實施任務。

  【自述】城市環境景觀是展現城市良好形象、烘托冬奧氛圍的重要手段,城市安全運作是保障市民正常生活、保障冬奧會成功舉辦的重要支撐。為做好這項工作,市區城管部門以及水電氣熱等行業單位的60名骨幹,共同組成了北京冬奧會城市運作及環境保障組辦公室,全力推進城市運作和環境保障工作。

  3處標誌性景觀、1595個花壇、620處景觀小品、20余萬個燈籠燈飾、1.8萬面宣傳道旗、6萬余處宣傳畫面、28處燈光秀……在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一處處融合著“國際范”和“中國風”的冬奧城市景觀布置精彩亮相,展現出主辦城市獨特魅力,營造濃鬱冬奧賽事氛圍。

  籌辦期間,家中接連兩位親屬去世。縱有不舍與愧疚,想起所負使命和重托,參加完追悼會我又匆匆返回崗位。為保證每處景觀的展示效果,我們經常是白天現場調度,晚上組織完善方案。遇到問題不推脫、不延遲、不隔夜,現場協調解決;遇到分歧,耐心溝通,交換意見。工作強度大,節奏快,幹到晚上九十點是常態;現場調研時長時間在室外,有時一天也顧不上吃一頓飯,礦泉水喝到最後都是冰涼冰涼的,但看到城市裏濃濃的冬奧氛圍內心就覺得特別溫暖。

  圖為劉貴民(右一)在冬奧文化廣場現場。受訪者供圖

1.16萬場冬奧主題活動是如何組織的

  【個人簡介】劉貴民,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服務處處長,冬奧期間任冬奧北京市城市文化活動組辦公室成員。

  【自述】營造濃鬱的喜迎冬奧和歡度春節氛圍,是成功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重要內容。2021年初,51家市區成員單位參加,共同組成了冬奧北京市城市文化活動組,由文旅局公共服務處和抽調的6名同志組成專班,牽頭推動冬奧文化廣場和冬奧示范設施建設,組織策劃各類冬奧主題城市文化活動659項、1.16萬場。

  我們充分發揮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獨特優勢作用,在現有2008年奧運會文化廣場基礎上,按照新標準進行改造提升,最終在延慶、朝陽、海淀、石景山、通州等各區建成了冬奧文化廣場16個,每個冬奧文化廣場設有中心舞臺區、觀眾區、冰雪活動區、科技體驗區、展覽展示區、應急保障區等功能區。

  每天每個廣場上演至少兩場文藝演出。既有專業藝術院團演員,也有業余群眾文化團隊,包括雜技、快板、舞獅、廣場舞等市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各廣場組織開展1008場文藝演出活動,增添了濃厚的冬奧文化氛圍。

  在冬奧文化廣場現場,天氣雖然寒冷,但是大家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各司其職,為市民提供了一批充滿冬奧冰雪特色和春節、元宵節傳統文化元素的歡樂廣場。純潔的冰雪與熱烈的中國紅相映襯,冬奧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動彰顯出古都北京城市文化的別樣魅力。(參與採寫:實習生胡錦文)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 冬奧有群“幕後英雄”:上管“風雲變幻”,下管“人來車往”
       圖為陶亦為(右一)冬奧期間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工作。
  • 正式開村!冬殘奧村2月25日迎來抵達高峰
    今天上午,北京冬殘奧村開村,各項準備工作就緒,靜候運動員的到來。目前,北京、延慶冬殘奧村村內路燈、道旗等點位形象景觀已完成轉換,“雪容融”接棒“冰墩墩”正式上崗。
  • 解除場館封閉 首鋼滑雪大跳臺將向公眾開放
    記者昨天從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運作團隊獲悉,首鋼滑雪大跳臺自2月16日起進入移出期,2月23日場館團隊正式撤離,解除場館封閉。首鋼滑雪大跳臺冬奧會後將作為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臺場館,承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賽事,作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訓練場地。
  • 涉及29條道路 冬殘奧會專用車道2月26日將啟用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將于3月4日開幕。與冬奧會階段相比,涉及道路減少13條,另有機場高速、西北四環路、北土城西路3條道路距離縮短,專用道裏程減少42.8公里。付小路  (東紅寺收費站至阪泉收費站段)
  • 14萬株鮮花綻放早春街頭 冬殘奧會城市景觀將亮相
    金黃色的角堇、火焰紅的南天竹、柔粉色的石竹……春寒料峭中,14萬株抗寒、防風的鮮花將從明天起陸續擺上街頭。奧園公共區形象景觀轉換工作還包括撤掉公共區內的北京冬奧會會徽、吉祥物等專有元素,更換成冬殘奧會會徽“飛躍”以及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等。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況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1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