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防聯控聯治大氣污染 藍天成冬奧賽場的最美襯托
2022-02-25 14:35:16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冬奧藍”是北京冬奧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收穫的又一個盛讚。碧藍的天空,搭配瑩瑩的白雪,成為奧運賽場上運動員們最美的襯托。

  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冬奧會期間,京津冀三地PM2.5濃度同比下降40%以上,周邊地區同比下降30%以上;特別是2月4日開幕式當天,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更是低至5微克/立方米,“北京藍”成為了冬奧會靚麗的底色,得到了國際國內社會一致好評。

  北京環境效益的持續釋放,是得益於長期堅持不懈的大氣污染治理。特別是從2013年至2021年,北京市的大氣污染治理開啟了“加速度”。多年的大氣治理,也讓北京有了自己的一套“北京方案”。

  圖為首鋼滑雪大跳&在藍天白雪映襯下,盡顯“雪飛天”的身姿。記者 方非 攝

  減排治塵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役

  2013年,北京市正式向PM2.5“宣戰”,大氣治理聚焦燃煤污染、工業污染、機動車污染、揚塵污染等,全面拉開治理的大幕。從最初“大幹快上”的工程減排,到“繡花般”細緻的管理減排,北京市已累計完成了300多項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煤改電、煤改氣、減煤降氮、治理散煤……多年的“無煤化”治理,北京的煤炭消費量在2020年只佔全市能源消費比重的1.5%。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由1998年120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4微克/立方米,北京市已經基本解決了燃煤污染的問題。不僅是城區,遠郊區的村落,村民們都告別了燒煤的日子,過上了溫暖潔凈的冬天。

  移動源,一直是北京本地的污染“大戶”,尤其是排放更加嚴重的重型柴油車,單車的污染物排放就相當於200輛小客車的總和。在每一個進出京路口,生態環保綜合執法人員與公安交管執法人員一起,不分晝夜盯守,嚴查超標排放車輛。針對機動車污染,北京“嚴標準、促淘汰、強監管”,加上以交通管控約束、經濟政策鼓勵等政策措施,已經逐步形成了“車、油、路”一體化的北京機動車排放控制體系。

  2018年開始,北京市大氣治理進入“打贏藍天保衛戰”階段,工程減排進入尾聲,要求更細緻的管理減排開始跟工程減排並重,針對揚塵污染,北京用上了“繡花般”的精細功夫,各區因地制宜,創新了不少妙招,甚至用“以克論凈”來看治理效果。

  聯防聯控

  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

  2021年,北京大氣污染治理再次實現突破,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面達標,PM2.5年均濃度也降低到了33微克/立方米。在全年365天裏,優良天數達到288天,接近八成,且一級優的天數較2013年增加了73天,藍天的底色更純,“含金量”更高了。

  與此同時,2021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6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88%。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近幾年來,生態環境部大力統籌,推動京津冀和周邊地區聯防聯控聯治,連續五年秋冬季都開展了攻堅行動,區域空氣質量的改善對北京市的空氣質量改善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之間聯防聯控、集團式作戰,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結成“命運共同體”,真正的“同呼吸、共命運”,任何一個地區都不能“獨善其身”。

  堅守底線

  防治大氣污染鍥而不捨

  北京大氣治理的突破,還離不開攻堅克難和科學施治的創新精神。近年來,北京率先在全國建立城市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體系,先後三次開展PM2.5來源解析,量化分析北京市PM2.5來源組成和區域傳輸影響,精準識別污染來源,這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北京還建立了“天空地”一體化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成覆蓋街道(鄉鎮)的高密度監測體系,搭建首個重型柴油車在線監控平台,並利用衛星遙感、走航、視頻監控等科技手段,精準快速識別主要污染物,構建“智慧+環保”監管新模式。

  大氣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久久為功,鍥而不捨,北京仍將繼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戰役。“空氣質量從開始達標過渡到穩定達標,這也是一個目標,要不斷減排把底線守住。”賀克斌説。

  北京的空氣質量,未來可期!(記者 駱倩雯)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交通違法記分規則有重大調整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開學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況
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1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