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辦奧”理念滲透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場館建設、賽事保障、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科技盛會。200余項技術落地應用為冬奧賽場賦能,並將在賽後“飛入尋常百姓家”,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繪滿科技底色。京張兩地三賽區協同聯動,讓“科技冬奧”成果在“後冬奧時代”持續為城市和區域發展增添動力。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留設了大眾體驗賽道出發區。記者 潘之望 攝
科技冬奧成果連通京冀
從“雪如意”到首鋼滑雪大跳&,空間距離相隔近200公里,但依靠一顆“冬奧大腦”,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所有場館實現人員調度、賽程管理、應急處置等情況“一盤棋”,保障冬奧指揮系統運轉有序。
氣象服務保障是關乎冬奧賽事安排、保障運動員安全的重要環節。“北京睿圖”數值預報模式體系實現了京津冀區域500米分辨率、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鐘快速更新。冬奧會期間,京冀兩地氣象數據服務互聯共享、相互備份,實現實時會商。
張家口具備豐富的綠色電能資源,通過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500千伏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讓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利用風電、光伏、儲能等多種能源形式之間的互補性,實現北京冬奧會全部場館100%“綠電”供給。
早在2016年,科技部就會同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關部門制訂了“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北京在冬奧會上先後測試了200余項技術,其中4項在全球首次推出,33項在冬奧會首次使用,河北省“科技冬奧”專項支持項目百餘項,共有46個項目成果保障冬奧運行。
場館周邊居民吃上“冰雪飯”
“後冬奧時代”將成為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新起點。我國自主研發的壓雪車、雪板打蠟機、冰雪運動裝備、石墨烯新型保暖材料等新科技為冰雪産業賦能。冬奧場館賽後也將繼續得到利用,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部分賽道將保留,並有望實現四季運營,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留設了大眾體驗賽道出發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長達15.3公里的大眾雪道,將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參與大眾冰雪運動,周邊居民也吃上了“冰雪飯”。
零污染、可再生、補給快、續航久,在北京冬奧會上,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了熱詞。作為本屆冬奧會氫燃料電池的核心供應商,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多個“科技冬奧”項目研發。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於民&&,通過技術攻關,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實現10分鐘加氫、400公里續航,且能在零下30攝氏度低溫冷啟動。
“運用發動機熱能綜合管理技術,氫燃料電池車甚至在冬季比夏季更節能,也不會因低溫環境産生電力衰減。”於民説,將發動機的熱能轉化為客艙內的暖風,無需額外用電加熱,這與鋰電池新能源車是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在高緯度寒冷環境下有着極高的推廣價值。同時,氫燃料電池能量轉化效率高,在貨車、物流車等重型車輛及中長途運輸等環境也存在優勢。
“‘科技冬奧’不僅滿足北京冬奧會籌辦和參賽的重大科技需求,同時也將對‘後冬奧時代’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發布會上&&,通過推動5G、氫能出行、智能車聯網等高新技術在冬奧會中示範應用,將帶動5G通信、綠色出行、零排供能等産業發展。
故事
氫能産業鏈連起京張兩地
據了解,共有千余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北京冬奧會主運力,在京張兩地三賽區開展示範運營服務,並將在“後冬奧時代”走入城市運行。
其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就有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運,並配套建成了我國第一座車用加氫站。本屆冬奧會上,氫燃料電池汽車走向了規模化應用和産業化突破。“性能穩定,動力足,上坡不費勁”,冬奧賽區氫能汽車司機評價道。
北京的氫能技術研究在全國起步最早,經過十餘年發展,已經基本掌握氫能産業體系各技術路線主要環節的關鍵技術。北京冬奧會則推動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標準制定和修訂,完善了加氫站的建設流程,並推動建立氫能全産業鏈安全保障機制。
而張家口市自2018年起發展市內氫能公交及配套産業,444輛氫能公交車已運行超2100萬公里。張家口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尹旭光介紹,氫能冬奧的平穩運行,離不開氫氣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鏈多年的發展支撐。在張家口賽區內運行的氫燃料大巴車中,有357輛是從張家口市區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隊伍抽調而來,冬奧賽後它們仍將返回“工作崗位”。
2021年8月,北京、天津、唐山等地聯合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獲批成為我國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正在加快發展。同年12月,由張家口市牽頭、河北省內外14個城市組成的河北省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也已獲批。
尹旭光&&,北京在氫能領域具備強大的人才優勢,而張家口作為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範區,也擁有綠色清潔能源供應、産業化承接落地等優勢。
近年來,已有多家氫能企業在京張兩地落地。於民介紹,億華通公司在北京大興、河北張家口均落地了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産線,産能持續擴大。全球最大的海珀爾加氫站已在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運營,日加氫量4.8噸,服務於冬奧會閉環外觀賽運力需要;海珀爾制氫項目一期則在張家口投産,最高可日産“綠氫”達4噸,全力保障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用氫需求。(記者 劉蘇雅)
-
北京冬奧會200余項技術在賽後“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辦奧”理念滲透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場館建設、賽事保障、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科技盛會。2021年8月,北京、天津、唐山等地聯合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獲批成為我國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正在加快發展。
-
聯防聯控聯治大氣污染 藍天成冬奧賽場的最美襯托
“冬奧藍”是北京冬奧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收穫的又一個盛讚。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 2021年,北京大氣污染治理再次實現突破,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面達標,PM2.5年均濃度也降低到了33微克/立方米。
-
正式開村!冬殘奧村2月25日迎來抵達高峰
今天上午,北京冬殘奧村開村,各項準備工作就緒,靜候運動員的到來。目前,北京、延慶冬殘奧村村內路燈、道旗等點位形象景觀已完成轉換,“雪容融”接棒“冰墩墩”正式上崗。
-
蔡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全國兩會服務保障工作
駐地樓內,蔡奇檢查疫情防控、駐地安保等工作,走進餐廳,察看用餐區域佈置、通風消毒、食材供應、食品衞生等情況,並檢查酒店核酸採樣點。蔡奇在檢查中指出,做好全國兩會服務保障工作是對首都城市運行和治理水平的檢驗,也是展現“北京服務”品牌的機會。
-
蔡奇: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更加奮發有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昨天上午,全市局級正職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蔡奇強調,要倍加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深入交流研討,相互 啟發、共同提高,把學習過程轉化為思考、提升過程,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