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冬奧會閉幕式當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也出色完成了使命。在科技園區、在雪後故宮、在“雙奧之城·看典”直播中……1770名中外記者讀懂冬奧、愛上北京。“在世界行走,為北京停留。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依依惜別之際,一位香港媒體記者留下感人寄語。
“新聞+”呈現“雙奧之城”萬千氣象
展示“雙奧之城”萬千氣象,讓中外記者感受最新最美最好北京。20天裏,2022北京新聞中心兌現了啟用時的承諾,舉辦新聞發布會、城市採訪、“多彩神州”主題展、“看典”直播、“驚喜盲盒”系列品牌活動等新聞活動124場,打造新聞傳播新業態,中外記者累計2.28萬人次參與,“新聞+服務、新聞+文化、新聞+科技、新聞+形象”四大理念深入人心。
這裡的新聞很有料。揭秘212項技術應用,解碼科技冬奧;聚焦綠色發展奇蹟,走進綠色冬奧;展示北京歷史文化遺産“金名片”,講述古都文化傳承……每日一場發布會,主題亮眼,座無虛席。
這裡的活動全天候。早上到什剎海體驗全民冰雪運動,午後到隆福寺漫步最美文化街區,晚上欣賞“冰雪之約”音樂會……每天不間斷、高頻次的城市採訪,帶着中外記者現場讀懂歷史文化、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和諧宜居四大敘事場景中的北京故事。在百度阿波羅科技公園,中外記者爭先踏上自動駕駛汽車,感受北京打造全球第一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的硬核實力。在中關村壹號園區,中外記者“打卡”體驗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前沿科技。
這裡的體驗不一般。在“徽章時空交換站”,一枚枚小小徽章成為記者們傳遞友誼、傳承冬奧文化的重要見證;在“多彩神州”展區,中外記者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跟着各省非遺傳承人、藝術家,體驗古琴、印章篆刻、剪紙等民俗項目,打開欣賞美麗中國的一扇窗。
“元宇宙”技術首次應用於採訪
2月6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開放第六日,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這天傍晚,身處閉環內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現身”中心三層雲聚全息艙,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與以往視頻連線不同的是,依託視頻雲、全球實時傳輸網絡技術,以及4K高清視覺屏幕,巴赫仿佛穿越時空,真實出現在中外記者眼前。
“這是‘元宇宙’技術首次應用於採訪,打破了閉環內外的界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聞採訪提供了新模式。”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徐和建説。巴赫向記者雲拜年時評價2022北京新聞中心“無可挑剔”。
炫酷科技,讓媒體工作更有范兒。記者工作區,一台巨大的8K超高清電視實時轉播冬奧比賽,每一幀都清晰可見;互動展區,戴上VR頭盔,即可在故宮的歷史長河中遨游;站在智慧屏幕前,揮動手臂模擬體驗馳騁雪場……滿滿的科技亮點,讓中外記者觸摸科技冬奧。
驚喜爆款頻出 打造傳播新業態
創意不斷,驚喜連連,讓2022北京新聞中心充滿年輕活力。
2022北京新聞中心探營,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雲拜年,探訪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探訪雪後故宮賞開年大展,“雙奧之城”寄語……“驚喜盲盒”系列品牌活動成為新聞中心“頂流”項目,拆開“盲盒”的幸運記者獲得“特約媒體觀察員”、書法家墨寶、故宮文創産品、冰墩墩等驚喜禮物,許多報道成為網絡爆款。法國電視一台記者Dufour Fred評價道,“‘驚喜盲盒’活動組織得很好,能在雪天到故宮看展,這個體驗讓人既驚喜又難忘。”
“‘驚喜盲盒’戰隊圍繞最新鮮的新聞、最驚喜的策劃、最厚重的文化、最前沿的科技、最重磅的嘉賓五大要素,進行全流程策劃,打造了傳播新業態。”2022北京新聞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鄒璐巍説。
創新模式,打造新型信息發布平台,“雙奧之城·看典”系列直播同樣吸睛。截至2月20日,20場直播在各平台累計訪問量達8105.7萬次。“見人見物見精神,有料有趣有意義。”人民日報主任編輯肖偉光説,這些活動稱得上是小切口展現大時代的點睛之筆。
舒心暖心安心的“記者之家”
大年初一吃餃子,正月十五搖元宵、吃烤鴨,2022北京新聞中心陪伴1770名中外記者,度過了一個多彩的春節假期,打造了冬奧期間舒心暖心安心的“記者之家”。
疫情期間,為了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新聞中心各入口設專人查驗健康寶、行程碼及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免費為記者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疫情防控平穩有序,非常安全!”這是《紐約時報》記者博凱斯在中心工作的切身感受。
“一座城,兩屆奧運,覆蓋冬夏,這是最美的中國故事!”“跟着新聞中心爬了長城,逛了故宮,做了花饃,學了剪紙,乘坐了自動駕駛汽車,觀看了機器人跳舞……刷新了對北京的認知。”“在世界行走,為北京停留。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臨別之際,162名中外記者寫下自己的“雙奧之城”寄語。
冰雪之約不散場,“雙奧之城”向未來。(記者 孫宏陽)
-
解除場館封閉 首鋼滑雪大跳&將向公眾開放
記者昨天從首鋼滑雪大跳&場館運行團隊獲悉,首鋼滑雪大跳&自2月16日起進入移出期,2月23日場館團隊正式撤離,解除場館封閉。首鋼滑雪大跳&冬奧會後將作為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場館,承辦國內外大跳&項目體育賽事,作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訓練場地。
-
涉及29條道路 冬殘奧會專用車道2月26日將啟用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將於3月4日開幕。與冬奧會階段相比,涉及道路減少13條,另有機場高速、西北四環路、北土城西路3條道路距離縮短,專用道里程減少42.8公里。付小路 (東紅寺收費站至阪泉收費站段)
-
14萬株鮮花綻放早春街頭 冬殘奧會城市景觀將亮相
金黃色的角堇、火焰紅的南天竹、柔粉色的石竹……春寒料峭中,14萬株抗寒、防風的鮮花將從明天起陸續擺上街頭。奧園公共區形象景觀轉換工作還包括撤掉公共區內的北京冬奧會會徽、吉祥物等專有元素,更換成冬殘奧會會徽“飛躍”以及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等。
-
北京冬奧會200余項技術在賽後“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辦奧”理念滲透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場館建設、賽事保障、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科技盛會。2021年8月,北京、天津、唐山等地聯合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獲批成為我國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正在加快發展。
-
聯防聯控聯治大氣污染 藍天成冬奧賽場的最美襯托
“冬奧藍”是北京冬奧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收穫的又一個盛讚。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 2021年,北京大氣污染治理再次實現突破,空氣質量首次實現全面達標,PM2.5年均濃度也降低到了33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