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科學訓練加拼搏精神鑄就歷史突破
2022-02-13 09:05: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延慶2月12日電(記者姚友明、馬邦傑、張驍)中國選手閆文港11日在北京冬奧會男子單人鋼架雪車比賽中取得一枚銅牌,這是一項重要的歷史突破。

  2月11日,中國選手閆文港(右)和隊友殷正在比賽後。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從來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科學訓練、優質團隊保障再加上不畏強手的拼搏精神,是取得這項優異戰績的關鍵所在。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在位於北京西南角的二七國家冰雪運動科訓基地,鋼架雪車電動模擬體育訓練系統的出現,能夠克服季節對冬季項目訓練時長的影響。隊員有更多時間能了解賽道,教練也能通過模擬系統採集到的數據,更好地了解隊員的技術特點,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定制高效的訓練計劃。以鋼架雪車為例,選手每次滑行時間為一分鐘左右,滑行結束後還需要再回到出發點,這中間浪費的時間比較長。有了電動模擬訓練系統後,隊員不用起身,就可完成訓練,這極大地提升了國家隊選手的訓練效能。

  2月11日,中國選手閆文港在比賽中出發。新華社記者賀長山攝

  閆文港在站上冬奧會領獎&後説:“感謝國家和團隊,投入這麼大,解決一系列問題,為我們創造了非常優越的訓練條件和訓練環境,非常感謝。”

  國家和團隊世界頂級的保障能力,是鍛造這塊彌足珍貴獎牌的關鍵所在!全球目前只有十多條能夠進行國際級鋼架雪車比賽的雪道。在雪橇雪車界,這兩年很多選手或受制於疫情影響,訓練不夠系統,或“錢袋子”吃緊,每天為籌集訓練經費而奔走。我國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且為運動員提供的優質保障讓他們心無旁騖、專心訓練,這也是閆文港能在家門口創造歷史的重要原因。

  2月11日,中國選手閆文港(右)在比賽後和隊友殷正握手。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在比賽最後一滑前,閆文港的排名暫列第四。他當時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狀態和水平,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第四次滑行中竭盡全力、拼搏到底!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最後一次滑行中,閆文港放開手腳,放手一搏,那一刻,他仿佛已經騎乘在“雪游龍”之上,越過刀山火海,完成了對生理、心理極限的淬煉。

  閆文港和殷正共同躋身世界頂級鋼架雪車選手行列,是中國冰雪運動的重大突破。相信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我們還會在本屆或下屆冬奧會上見證更多的歷史突破,更大程度地改變全世界冰雪運動格局!

  編輯:張澤偉、王恒志、吳俊寬、李欣怡(實習)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特寫:她把“中國龍”印上天空
特寫:她把“中國龍”印上天空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頒獎儀式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頒獎儀式
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賽況
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賽況
花樣滑冰男單短節目比賽賽況
花樣滑冰男單短節目比賽賽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6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