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5日),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訪談,解讀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有關情況。五年來,北京堅持“瘦身健體”,實現減量發展。根據體檢評估結果,總規實施第一階段102項重點任務階段性目標已全面完成。張維&&,北京城市更新不搞成片的大拆大建,而是要通過一點一滴的更新提質,逐漸改善人居環境、激發城市活力。
昨天,在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前一天,《北京日報》直播間提前投入運行,開始“一把手訪談”欄目的錄製。記者 程功攝
城市三年“減負”110平方公里
“人會生病,城市有時候也會得城市病。”張維以類比方式形象地介紹,很多大城市病的産生也是因為城市規模超過承載力上限,因此總體規劃提出減重減負,改變過去以增量擴張為主的發展模式。
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特大型城市,2018年至2020年,北京城鄉建設用地減量約110平方公里。在嚴控城市規模同時,全員勞動生産率、地均産出、單位建築面積産出較2015年均大幅提升。
“瘦身”的同時,首都更注重實現“健體”,做到減量提質。
張維介紹,近年來,城市的“肺功能”更加強健,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2021年PM2.5年均濃度創下北京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優;河流水質不斷提升,五大河流實現全線水流貫通入海;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溫榆河公園將成為中心城區最大的“綠肺”,也成為市民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據統計,新總規實施了城市的小微口袋公園約460處,還有52片城市森林,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大幅上升。這些綠地不僅增強了市民的綠色獲得感,也讓城市免疫力不斷提升。
如今,北京人口分佈更加均衡,中心城區和外圍人口分佈已從“六四開”調整到“五五開”。
“回天”近期實施130個項目
回天地區是典型的超大型居住區,規模大意味着問題也多,資源相對短缺。2021年,北京以回天地區為樣板,探索存量街區“清單式”控規編制方法,通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增加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為大型社區治理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首都方案。
“第一步,是要體檢評估找問題。”張維介紹,在編制控規之前,相關團隊就開展了大量調研,給街區畫像,確定街區到底還剩餘多少資源,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梳理的300余處資源形成了“資源清單”,深入社區和企業收集的2萬餘條意見,形成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清單”。
緊接着便是配好政策、推動實施。635項任務和近期實施的130個項目將落到每個街鎮形成“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
張維&&,北京城市更新的特點,概括來講,就是小規模、漸進式、可持續,就是通過一點一滴的更新提質,來逐漸改善人居環境、激發城市活力,而不搞成片的大拆大建。
例如,在老舊小區更新中,增加居住的配套服務設施、優化小區的環境是發力點,包括加裝電梯等;在産業園區和老舊廠房的更新中,注重挖掘工業遺存的文化價值,植入新的業態功能,實現“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在胡同、老舊平房院落更新中,關注一磚一瓦,最大程度地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
讓老城區居民過上現代生活
在首都功能核心區,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都得到控制,實現了階段性調控目標。核心區人口、建築、商業、旅游密度在逐步下降,逐步實現“靜下來”的目標。
“去年,我們40多年的一個心願實現了。”張維舉例説,原來“燕京小八景”中有一個“銀錠觀山”,就是站在後海的銀錠橋上能一覽無余西山的景觀,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積水潭醫院新北樓起來之後,這個視線被遮擋。經過科學詳細的論證和決策後,去年北京下決心拆除了這座11層的高樓,“銀錠觀山”的歷史景觀得以重現,歷史文化的“金名片”擦得更亮。
張維説,新版規劃把讓老城區居民過上現代生活作為重中之重,也是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據介紹,核心區控規批復後,本市確定了80項重點任務,力爭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張維介紹,隨着控規批復,近五年,城市副中心累計實施市區兩級重點工程項目達563項,投資近5000億元,“十四五”期間還將繼續保持每年千億元以上投資規模。
重大項目方面,行政辦公區一期建設完成,首批35個市級機關順利遷入,二期也已經啟動建設。大尺度綠化方面,規劃面積約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城市副中心的點睛之筆。城市綠心內正在建設的“三大文化建築”,包括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未來將成為市民打卡新去處。(記者 陳雪檸)
(原標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 北京核心區正在逐漸“靜下來”)
-
探營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訓練
當日,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在北京進行北京冬奧會前最後一次公開訓練,三對雙人滑組合隋文靜韓聰、彭程金楊、王瑀晨黃一航在首鋼園冰上訓練中心進行了上冰訓練。
-
趙宏博:雙人滑備戰冬奧衝刺立足自我、以穩為主
2021-2022賽季花樣滑冰大獎賽意大利站雙人滑比賽,隋文靜(左)韓聰在自由滑比賽中。
-
我與冬奧的故事|小冰球 大夢想
2015年,黃詩瑞加入學校冰球隊,開始練習冰球。
-
構築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圍繞創新鏈、産業鏈,加快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和敢闖“無人區”的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培養造就更多勇於創新突破、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
-
高精尖産業快速發展 兩區建設跑出加速度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高端要素匯集涌動,協同發展步穩蹄疾。加強集成電路全産業鏈布局,北京成為全國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産業集聚區。全面開展電動自行車違規行駛、違規充電等問題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首都保持和諧穩定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