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記者陳鐘昊)11月4日,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逸夫樓一層,一些往來的學生被一處古代漕船造型立體展板所吸引。這裡正在舉辦一場名為“通往大都之路——大運河在北京的最後一公里”的展覽,講述了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尋找水源、打通通惠河,使運河水聯結通州和北京城的故事。

圖為展覽現場的主展板。(受訪者供圖)
元代定都大都(位於今北京市區)後,為解決大運河運送到通州的物資進都不便的問題,郭守敬被任命主持貫通通州至大都運河的工作,即打通京杭大運河的“最後一公里”。最終,郭守敬找到了充沛水源、設立二十四閘,使漕船逆水行舟,沿通惠河從通州駛入大都,把各地豐富的物産源源不斷送進北京城。展覽以這段歷史為主線,通過展板圖像平面敘事、文物模型立體呈現、線上線下互動體驗等方式,讓大學生們在校園裏回溯北京的運河歷史與水脈演變。

圖為展覽現場。(受訪者供圖)
展覽收穫了觀展師生們的積極反饋。在互動留言區,一名學生寫道:自己的家鄉就在江蘇的運河邊,運河水滋養了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沒想到在學校裏能看到這樣一個展覽,感到既興奮又親切。也有學生&&,校園設置這樣精巧的展覽,仿佛一座身邊的博物館。

圖為展出的文物模型。(受訪者供圖)
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主辦單位郭守敬紀念館負責人介紹,目前紀念館正在與在京高校合作,推出一系列面向青年學子的深度文化體驗展覽活動,打造“文化遺産高校行”品牌,在豐富在校師生課餘生活的同時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完)
北京要聞
-
郭守敬展進高校,溯源大運河“最後一公里”
-
以“奧運情”追尋“志願夢”,這位“雙奧志願者”準備好了!
-
京城從天而降的浪漫,等你去“打卡”!
地壇公園裏、北中軸景觀大道上、北宮國家森林公園內……街頭巷尾、園林內外,白蠟和銀杏偏愛金黃,元寶楓嬌紅似火,清風拂過,它們的葉片洋洋灑灑輕柔觸地,浸染着深秋的北京,斑斕而旖旎。
-
“菊花小鎮”邀市民品嘗菊花火鍋
一朵朵淡雅的菊花,可切絲拌餡兒,也能做點心、涮火鍋。菊花可鮮食、泡茶,也可燜、蒸、煮、炒、拌、炸,還能清涮火鍋、切絲入餡製成“菊花餃子”“菊花點心”等。
-
玉泉山路引水渠完成生態治理
“三山五園”核心區最近再添新景。玉泉山路北側的引水渠兩側完成生態治理,在提升景觀的同時融入文化元素,進一步豐富了三山五園核心區的濱水品質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