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游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扮靚城市“會客廳”

2022年08月23日 10:23:51 來源: 安徽日報

    俯瞰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通訊員 馬軒 攝)

    “當年粉灰新粧換,翠綠百媚藍天揚。幽靜小徑繞山崗,雀躍鳥兒頻歌唱。秀麗巨變薛家洼,家園溫馨暖心房。”馬鞍山市原十七冶水泥廠舊址位於薛家洼,退休於該廠的老職工徐嘉琳游覽薛家洼生態園時,對比薛家洼整治前後的巨大變化,感受良多,賦詩一首。近日,見到記者,老人忍不住又吟誦起自己的詩作,稱讚長江東岸環境問題綜合整治成效。

    由“臟亂差”變身“美如畫”,和徐嘉琳一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被許多市民看在眼裏。由於地形原因,薛家洼是長江東岸天然的避風港。曾經986畝的區域內,一度是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散亂污”企業、非法碼頭、畜禽養殖場等聚集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用臟亂差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從薛家洼“上岸”的漁民韓晶翠説。薛家洼的變遷,始於長江東岸環境問題綜合整治。

    2018年,該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薛家洼為突破口,推動23公里長江東岸環境綜合整治。該市對薛家洼區域進行總體規劃,組建拆違、復綠、環保、漁民上岸四個專項工作推進組,駐紮一線、分組包片、聯合推進。2019年,薛家洼水域漁民全部上岸安置。與此同時,“關停並轉”散亂污企業、拆除非法碼頭、修復岸堤、植樹復綠、清理固廢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展開。經過綜合治理和修復,一個涵蓋濕地堤岸、健身步道、防護林等景觀的薛家洼生態園“驚艷”面世。薛家洼成為市民們親江近水、賞“濱江夕陽”“江豚戲水”特色景致的江景公園和生態濕地,也是網紅“打卡點”。

    薛家洼的“蝶變”只是開始。近年來,馬鞍山市踐行“兩山”理念,勇當生態環保模範生,推進長江東岸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從點及面,擴大至長江兩岸岸線共79公里的範圍。如今,在馬鞍山市,長江東西兩岸,處處綠意處處景,東岸的薛家洼生態園、楊樹林濱江文化公園等“串珠成鏈”,並與位於長江西岸(和縣段)、繁花錦簇的浮沙圩濕地公園隔江相望,成為美麗的濱江景色。馬鞍山市長江岸線整體環境實現秀麗巨變。(記者 賈克帥)

    

[責任編輯: 鐘紅霞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893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