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已進入抽穗揚花期,正是防治赤霉病的最佳時機……”4月14日,在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柴廟村召開的小麥“一噴三防”現場會上,農業科技特派員劉振宇為種糧戶詳細講解了赤霉病防治要點。
鐵佛村種糧大戶王尚強告訴記者,去年秋季,他流轉1060畝土地種麥,由於對防治赤霉病的時間節點和施藥技術要點把握不準,致使200多畝小麥歉收。
“赤霉病的防治,近期施藥是一防,二防在一防後的5天左右,根據天氣情況實施。”王尚強邊聽邊記,還不時根據自家的苗情詢問解決方法。
現場會上,劉振宇針對眼下實施以防治小麥赤霉病為主,兼治蚜蟲、銹病、吸漿蟲、白粉病等病蟲害的“一噴三防”技術,進行了現場指導和培訓。16家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成員和20個種植大戶獲益良多。
“我對今年的小麥豐收更有信心。”尹樓村種糧大戶王從華説,他去年種植的200多畝小麥單産比其他戶低50多公斤。通過技術員的實地指導,他更堅信在小麥的種、管、收三個方面要講科學。
“一畝地噴多少藥要科學設定,無人機安裝藥箱後,要觀察4路管道是否噴灑正常。如果堵塞了,要擰松泄壓閥進行泄壓。”在田間,植保專業組織——譙城區微利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敬宇説。他圍繞現代高效植保機械防治的畝用藥量、飛行速度、噴幅寬度、飛行高度等進行了現場指導。
“我區已統一採購高效防控小麥赤霉病的藥劑,陸續發放到種糧大戶和群眾手中。”譙城區相關負責人&&,對於外出務工人員和勞動力匱乏家庭的田塊,將由植保機構代防代治,努力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塊田。(記者 武長鵬 通訊員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