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雲南-新華網

雲南風,味雲南。

  • 入口鹹香一尾魚

    入口鹹香一尾魚

    撫仙湖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境內,當地百姓繞湖而居,早期很多人家以捕魚為生,因為捕撈回來的魚吃不完,但又不想浪費,就開始用鹽腌制魚,以便長期儲存食用,這便成就了一鍋又香又鮮的鹽水魚。[詳情]

  • 雲南米線“花”式吃法

    雲南米線“花”式吃法

    雲南花開四季,鮮花過橋米線可謂獨具雲南風味,和一般菜品不同,其製作“繁瑣”,需要抓住三個要點:雞湯要熬製得夠久,配菜要夠豐富,米線要夠筋道。[詳情]

  • 菌子飄香好時節 又到一年吃菌季

    菌子飄香好時節 又到一年吃菌季

    時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正值野生菌上市季,在南華野生菌交易市場,四面八方前來購買野生菌的市民絡繹不絕,各類野生菌隨着線上線下訂單去到城市,走上千家萬戶餐桌。[詳情]

  • 團團圓圓年夜飯

    團團圓圓年夜飯

    納西奶鍋冒着熱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掀開蓋子,臘排骨香氣撲鼻,山藥、芋頭、粉皮等層層堆疊,看著就賞心悅目。[詳情]

  • 月夜見漁燈 銀魚暖寒冬

    月夜見漁燈 銀魚暖寒冬

    深夜裏,一張網、一盞燈,承載起漁民的期盼。每天清晨,新鮮捕撈起的銀魚被送往市場和飯館,烹飪成各具風味的美食。[詳情]

【四季的味道】拉祜山寨 “笙”聲不息

【四季的味道】拉祜山寨 “笙”聲不息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老達保村村民李石開,是拉祜族蘆笙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從15歲開始學跳蘆笙舞,通過多年的刻苦學習,掌握了拉祜族蘆笙舞的100多套動作,並把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群眾。

了解更多+
【四季的味道】遠望山邊紅 怎不思楊梅

【四季的味道】遠望山邊紅 怎不思楊梅

趁着楊梅採摘旺季,當地果農在採摘之餘,還將楊梅鮮果製作成多種美食,為前來採摘楊梅的游客提供多元的美食體驗。[詳情]

羊肉炊鍋糊辣香 一鍋滇味暖一冬

羊肉炊鍋糊辣香 一鍋滇味暖一冬

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將白蘿蔔、羊肉作為主食材,搭配雲南特色糊辣湯底,裝入由雲南江川匠人手工打制的炊鍋中,一口口“糊辣羊肉炊鍋”正被端上餐桌。[詳情]

一捧米線過手香 阿昌味道傳四方

一捧米線過手香 阿昌味道傳四方

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有一種米線的食用以“手”為“碗”,吃法別致,是當地少數民族阿昌族的特色風味美食,被稱作“過手米線”。[詳情]

永子人生

永子人生

一副圍棋361顆棋子,大小誤差不超過0.5毫米,這全靠手上的功夫。2014年6月21日,身體殘疾的張佳林來到永子棋廠學習永子滴制。“蘸裹、滴瀝、旋轉......”張佳林一幹就是六年多,他認為自己和永子一樣,都經歷過“千磨百煉、烈火重生”。[詳情]

一杯普洱茶的誕生

一杯普洱茶的誕生

時至今日,在動海縣,深入而廣泛的茶企合作使得整個縣城生産、製作、銷售茶葉的産業鏈更加完善,縣因茶而興,民因茶而富,地因茶而名。茶農們,正是靠着一片片綠葉才擺脫了貧困,而如今,這片葉子又寄託着更多茶農們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詳情]

陽宗刺繡“守藝人”:一生熱愛 &&一針

陽宗刺繡“守藝人”:一生熱愛 &&一針

在昆明市陽宗鎮,年過六旬的付桂菊是一位“守藝人”,從她曾祖母那輩起就開始做刺繡,到她這裡已是第四代。陽宗刺繡服飾包括花托肩、滿鑲滾、扳尖鞋等,上面繡着牡丹、童子、荷花、魚等圖案,表達吉祥祝福之意。[詳情]

就地過年,大廚教你做家鄉菜之——蒙自年糕

就地過年,大廚教你做家鄉菜之——蒙自年糕

作為雲南省傳統的名特食品之一,蒙自年糕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蒙自年糕在傳統的紅糖年糕、白糖年糕、玫瑰年糕為主的基礎上,派生出了 10余個特色品種。但即便如此,在許多人心中,年糕的滋味就是家鄉的年味。[詳情]

山青水碧椒香魚肥

山青水碧椒香魚肥

守着青山綠水,取用當地食材,葛正袁開起了一家小飯店,在當地小有名氣,幾樣特色小菜頗受食客喜歡,其中,又以糊辣魚為最,來吃的多是回頭常客。糊辣魚的做法不難,但選料很關鍵,總的來説,最重要的三味食材就是魚、醬、糊辣椒。[詳情]

一碗米線過橋來

一碗米線過橋來

説起米線,最有名的當屬過橋米線。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穿梭了百多年歲月的過橋米線,是雲南味道的靈魂之一。[詳情]

0100702101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