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提出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2019-05-16 15:29:21 來源: 新華網 提示:全文字,閱讀需要分鐘
關注學習進行時
微博
Qzone

  新華網 程瑤

  學習進行時5月15日,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回顧歷史、展望世界,闡明瞭文明交流互鑒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清陰澄夏首,歡聚正當時。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亞洲47個國家以及域外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和代表共計2000余人齊聚北京,共饗這場文明盛宴。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世界歷史的十字路口,美好的希望與嚴峻的挑戰並存。亞洲各國如何共同應對挑戰、邁向美好未來?在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對此作出明確回答:“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3個“期待”和“希望”——文明交流互鑒的“亞洲聲音”

  47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佔世界三分之一陸地的亞洲沃土,不僅孕育出壯美山川,偉麗河流,還萌發、滋養了悠久深厚的亞洲文明。

  “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相同的夢想追求。”在演講中,習近平提到3個“期待”,道出了亞洲人民的心聲: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和平時光比金子還珍貴,對亞洲發展無比重要。“沒有和平,衝突不斷甚至戰火紛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往來等都會淪為空談。”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亞洲一些民眾特別是婦女兒童正忍受著貧困、饑餓、疾病的折磨,“這樣的局面必須改變”。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的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時代大勢不可逆,歷史潮流不可違。“如果各國重新回到一個個自我封閉的孤島,人類文明就將因老死不相往來而喪失生機活力。”

  面向未來,夢想怎樣起航?

  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出3點“希望”:

  ——希望各國互尊互信、和睦相處,廣泛開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動,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

  ——希望各國合力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國家民眾依然面臨的貧窮落後,共同為孩子們創造衣食無憂的生活,讓幸福和歡樂走進每一個家庭。

  ——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離不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

  4點主張——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歷史的發展、社會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文明的滋養和引領。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也需要從不同的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習近平精準地道出了文明發展的邏輯鏈。

  如何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在演講中,習近平提出4點主張。

  一是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是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的結晶。習近平指出:“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的做法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習近平用“愚蠢”來形容這種認識及行為的淺薄鄙陋。他進而強調:“我們應該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二是要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在習近平看來,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止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習近平指出:“各種文明本沒有衝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

  三是要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一種文明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交流互鑒是文明的保鮮劑,習近平説,“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

  如何進行交流互鑒?習近平從正反兩方面作出表述:“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兼收並蓄的態度才能帶來共同進步。

  四是要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這裏,習近平指出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

  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創造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都需要創新。習近平提出建議,要“走入不同文明,發現別人的優長,啟發自己的思維”,這是激發人們創新創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

  這4點主張,構成了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海納百川——擲地有聲的“中國擔當”

  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産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

  佛教東傳、“伊儒會通”、“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在不斷的交流借鑒中,中華文明形成了開放的體係,在兼收並蓄中歷久彌新。

  “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中國大地上文明的交流互鑒從未停止,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繼承創新發展。

  今天,中國不僅為世界貢獻了文明交流互鑒的理念,更將以實際行動作出垂范。習近平的話擲地有聲:

  “中國願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為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

  “中國願同有關國家一道,實施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和亞洲影視交流合作計劃”;

  “中國願同各國加強青少年、民間團體、地方、媒體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庫交流合作網絡,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各種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實,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創造條件”;

  “中國願同各國實施亞洲旅遊促進計劃,為促進亞洲經濟發展、增進亞洲人民友誼貢獻更大力量。”

  ……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習近平的話,道出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開放的氣質,堅如磐石的擔當。

點擊進入專題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瑤
0100200216000000000000000111106911245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