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話青春
2020-05-04 07:54:39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為今年2月劉鋮(左二)和同事們討論雷神山醫院建設方案。(中建裝飾集團供圖)

  圖為張曉菲(左)在抗疫工作一線。

  圖為朱斌(右)在武漢體校方艙醫院查房。

  圖為正在作畫的張超凡。

  圖為尤延鋮教授在調試用于發動機燃燒室光學測量的鐳射測試儀器。(廈門大學供圖)

  圖為丁良浩在甘肅蘭州參加全國地震救援培訓。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年志存高遠、昂揚向上,國家和民族就能生氣勃發、高歌猛進。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日前共同頒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和模范代表。他們中,有逆行抗疫、為愛守護的醫護人員,有胸懷祖國、追夢航太的科研工作者,也有勇闖火海、救人無數的消防戰士……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採。什麼才是青春真正的意義?青年人應該如何奮鬥?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們怎麼説。

  劉鋮 危難時刻黨員要第一個站出來

  1月30日,我開車送即將臨盆的妻子去醫院待産時,接到公司緊急“命令”:“組建精幹團隊,火速奔赴雷神山,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室內裝飾!”我問:“最短是多短?”答復:“一周。”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工程體量,我們至少要半年才能做完。任務艱巨,更何況妻子即將生産。但作為一名黨員,越是危難時刻,越要站出來。我二話沒説,答應下來。令我感動的是,武漢及周邊城市休假的員工,尤其是黨員積極請戰:“我是黨員我先上!”不到兩小時,第一批30名管理人員已抵達雷神山醫院現場。

  雷神山醫院有序建設期間,我又接到通知:分出一支隊伍火速馳援火神山,兩天內完成400間病房的裝修收尾。動員會上我只説了一句:“時間緊任務重,兵分兩路,這是政治任務!”很快,一只由25名管理人員、150名施工人員組成的隊伍隨我奔赴工地,不到兩天時間,我們就完成了任務。

  抗疫期間,我更加感受到,黨員身份是責任,越是急難險重,越要衝鋒向前。在雷神山醫院項目管理人員中,有26名黨員。本著“每一名黨員都是黨肌體裏的一個紅色細胞”的理念,我們火線成立武漢雷神山醫院內裝項目臨時黨支部以及紅細胞突擊隊,設立紅細胞先鋒崗。堡壘無言,卻能凝聚強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薄鬥志。在戰疫中,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黨員同志跟我上。”作為項目總指揮、武漢雷神山醫院內裝項目臨時黨支部書記,我讓紅細胞先鋒崗各帶一支突擊隊發揮主力軍作用,劃分黨員責任區,實現黨建全面引領,最終高質、高效完成任務。

  疫情得到控制後,大家笑稱,2020年的兩個月,經歷了別人的一輩子。但正是這段經歷,讓我快速成長。青春奮鬥正當時,我將繼續秉承“雷火精神”,為黨和人民貢獻力量。(劉鋮,中建裝飾集團深圳裝飾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武漢雷神山醫院臨時黨支部書記)

  朱斌 為中醫發展添磚加瓦

  中醫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理應被世界認知。作為一名青年中醫,我希望在治病救人之外,也能做個中醫文化的推廣者和傳播者。

  2018年11月,我主動請纓參加中國寧夏第23批援貝南醫療隊。在貝南的1年時間裏,我組建了貝南首家中醫診室,因為療效好,中醫診室成為貝南最受歡迎的明星科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援助,不僅要診治患者,更要將先進的理念及技術傳授給當地醫生。于是我收了一個貝南醫師作為徒弟。在前期實踐的基礎上,我整理了貝南多發病及常見病的中醫治療規范,翻譯成法語,隨時讓徒弟查看。半年後,我又向中國駐貝南使館推薦,將貝南徒弟送往中國進行培訓。現在,她已能獨立開展中醫診療服務。

  2019年12月援助貝南歸來,本應休息,卻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作為青年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理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2月15日,我作為寧夏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一員奔赴武漢。在武漢體校方艙醫院工作的日子裏,忙但格外充實,當有患者出院,那種只有醫生才能體會的幸福感就會涌上心頭。當看到中醫在新冠肺炎治療上突顯成效,中醫理念被更多人認可,我更加欣慰。

  習近平總書記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作為國家的脊梁,理應在突發事件中挺身而出。而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也證明,中國青年經得住考驗。作為青年人中的一分子,我沒理由不努力。我將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為中醫的傳承發展添磚加瓦。(朱斌,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寧夏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員)

  張曉菲 以青春小我融入祖國大我

  我是一名青少年權益維護和志願服務工作者,也是一名女民兵。

  民兵也是兵,也有軍人的鋼鐵意志,“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誓言時刻銘記在我心中。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作為一名黨員,我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春節假期,我接到緊急通知——迅速組建一支“朝陽區疾控熱線青年志願服務隊”。之後,朝陽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我是專班一員。朝陽區在全市社區(村)數量最多、人員排查數最多、小門店排查數最多、外籍返京人員數最多,為做好全面防控,專班每名同事幾乎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我們還在繼續奮鬥,直至贏得疫情勝利的那一天。

  其實,像這樣的戰鬥我經歷過不止一次。我曾兩次參與國慶受閱,2009年國慶60周年,我被確定為方隊領隊人選。為了完成這一艱巨任務,我每天負重練習踢腿,即使手腕骨裂也打上石膏繼續練。

  2019年,在得知民兵方隊抽組通知時,我又報名參加了。有朋友問我:“十年前的閱兵,你已得到了殊榮,明知訓練很苦,孩子也還小,為什麼還要參加?”我説:“民兵民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我是一個媽媽,但我更肩負著傳承民兵精神的使命。黨有召喚,我就要衝上去。”

  國慶70周年慶典中,我再次作為一名受閱民兵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人民軍隊的氣勢、武器裝備的強大、信息技術的先進,讓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小我,能夠融入到祖國的大我,無比幸福!能夠與時代同步伐,青春無悔!(張曉菲,北京市朝陽區青少年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國慶70周年女民兵方隊“丁字兵”、領隊教練員)

  尤延鋮 把論文寫在祖國藍天上

  2009年,我博士畢業,在德國航空航太中心一家研究所任全職研究科學家。2012年,盡管研究所極力挽留,我還是毅然選擇回國。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航空航太是與祖國發展密切相連的特殊行業。必須要把自身所學報效于祖國。”

  回國後,我將自己的科研定位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設計概念和論文成果逐步轉化為工程實踐,不斷加強科研隊伍建設。隨著一係列科研成果相繼問世,我和團隊的努力逐步有了回饋。

  2015年,廈門大學航空航太學院成立,我被任命為學院常務副院長。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告訴自己:要想讓學院獲得業內認可,我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為了能隨時隨地進入工作狀態,我把筆記型電腦、電子記事本、小型投影儀等都裝在我的隨身書包裏。在重大項目研制初期,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方案,大家不眠不休地刷公式、畫草圖,在實驗室模擬、調試。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我也就不覺得苦。

  在教學中,我總要求學生們要盡早樹立發展目標,培養團隊精神,把自己定位在祖國這個大集體中做大事情。因為對于接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畢業生來説,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已經不再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復制,而是跨越他們乃至引領整個世界科技潮流。

  科研是一種使命和擔當,是我們主動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努力實踐。作為航空航太科研工作者,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藍天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尤延鋮,廈門大學航空航太學院常務副院長、特聘教授)

  張超凡 單手也能繪就絢麗人生

  1992年,我出生的那一刻,上天就把我的左臂留在了天堂。小時候,我的空袖子是大家嘲笑的對象。我的朋友只有畫筆。我4歲開始學國畫,畫畫給了我極大自信。之後我作為美術特長生以全國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的大學。

  大二時,我有幸去往貧困山區支教。這次經歷,讓我萌生了教育創業的想法。于是大學畢業時我放棄保研機會,回老家辦了一家書畫培訓學校。當時有人質疑我:“一個殘疾姑娘,找份工作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還要教育創業?”我不服氣,即便從零做起,也要做出點樣子來。

  創業之初,每天累到倒頭就睡。可生源依舊很少,我從一個、兩個學生開始教,由于教得好,學校漸漸熱鬧起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考出好成績、走向成功,我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因為大學支教的經歷,對貧困山區的困難孩子,我總有份特殊的牽挂。眼看自己的事業有了起色,我想為山區的孩子們做點事。2016年,我創辦了“超凡公益夢想課堂”,免費為山區200多名懷揣藝術夢想的低保戶、特困學子授課。每年拿出30萬元設立助學金,幫助肢體殘疾、家庭特困的學生完成繪畫藝考的學習……當看到和我一樣遭遇生活困境的孩子可以擁抱自己的夢想,我就更加堅定要把公益事業做下去。這些年,我累計為貧困地區捐資128萬余元。做公益讓我越發覺得,一個人存在的意義不是讓自己過得好,而是讓更多人過得好。

  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年輕的小夥伴們,生活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好,也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差。就看你有一顆多麼強大的心,能夠推動著你,做到最好的完美。(張超凡,吉林省超凡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全國“90後”雙創典型)

  丁良浩 永遠保持衝鋒的姿態

  我是一名消防救援隊員。對我來説,這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閃著光的稱號。我18歲就進入南京消防支隊新兵連,當時很瘦弱。報到那天,我看到幾個老兵在寒風中穿個短袖打球,我就想,我也要努力訓練,早點跟老兵們一樣穿上橙色的戰衣!

  如今20年過去了,我先後參加滅火戰鬥和搶險救援4000余起,營救遇險群眾300余人。先後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八次。2017年,在全國公安係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我還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是部隊讓我學會了用青春去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是火場教會了我勇敢和堅強。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務是2016年4月22日,江蘇靖江5000立方米汽油罐被引燃,我們奉命緊急馳援,距離現場三公里外,就已看到衝天的火光和濃煙。到達現場時,燃料還在不斷泄漏,眼前一片火海。

  指揮部要求我和另外3名戰友組成攻堅組,深入著火罐區手動關閥。當時周圍是齊腰深的滾燙油水,到處都是流淌火,被流淌火包圍的話,我們就出不來了。大概有10秒的時間,我腦子裏迅速閃過家人的畫面……水漫到胸口的位置,我渾身火辣辣的,呼吸困難,最終摸索到距離火罐僅5米的閥門,拼盡全力關閉。

  選擇在哪裏奮鬥,青春就在哪裏扎根。有人認為安安靜靜做學問是青春,也有人認為在賽場上追逐獎牌是青春……而我選擇與危險相伴、與烈火為伍,是消防救援事業讓我的青春綻放了光彩。我們穿上消防服是有意義的。活在世界上,就要多做有意義的事。現在,我和身邊剛入行的年輕人比,已經是“老人”了,但作為一名消防救援隊員,不敢懈怠,我要永遠保持衝鋒的姿態。(丁良浩,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方家營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三級消防長)

  (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監委、江蘇省紀委監委、吉林省紀委監委、北京市朝陽區紀委監委、廈門市紀委監委、南京市鼓樓區紀委監委、中建裝飾集團對本文亦有貢獻)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話青春-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59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