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經歷了生命的起落 他們眼裏依然充滿希望的光
2020-03-06 07:25:58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即便我當不了太陽和月亮,也要竭力做夜晚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和他們相互守望!”

  “談笑間,他心裏滿滿都是溫暖的愛,眼裏都是希望的光。”

  “作為整個治療方案的制定者,我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名醫者的擔當和使命吧。”

  當好全隊的“保護神”

  3月4日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湘雅病房 多雲

  曹慧 國家醫療隊隊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護師

  “讓我再檢查一下,一定要過關了才能‘進艙’(隔離區)。”這是我這段時間説得最多的話。

  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極強,與患者近距離接觸,穿戴好防護用品極為重要,標準是“包到不寫名字,連自己親媽都認不出就對了”。

  當然,穿幾層防護服連續工作幾小時,個中滋味也只有穿的人能體會。

  2月9日晚開始上第一個班。“進艙”30分鐘,我就開始不舒服。本以為時間長點就能慢慢適應,結果一個半小時後,頭脹眼花,噁心想吐,只能緊扶著墻,一步也不敢動。

  無奈,小夥伴陪我提前出病房。在緩衝間脫下防護服的我,忍不住大哭,懊惱自己“無能”,不能和大家一起戰鬥。

  不服氣的我再次挑戰。可2個小時左右後,還是敗下陣來。鑒于此,我被改換到防護督導班。當時就對這個崗位産生了抵觸情緒。

  那時,王青霞護士長找到我説:“不要小看防護督導班,那是全隊的‘保護神’!你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不是很大,星星卻很小?其實星星和太陽月亮一樣,只是他們離我們遠些罷了”。

  那晚一夜無眠。防護督導員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設立的特殊崗位,負責對醫療隊員“進艙”前個人防護用品穿戴進行品質督查。

  “消化”了一晚,第二天我走上了崗位,配備個人防護用品、清點上班人數、監測工作人員體溫並登記、整理更衣室環境衛生並落實消毒措施、補充物品、清點打包更換下來的手術衣、核對並接收患者藥物、負責隔離病房與週邊班的聯絡……

  當然,最重要的是督查個人防護用品的穿戴品質。每個人需要穿戴兩層口罩、帽子、防護服、兩層手套、三層鞋套、護目鏡、外層隔離衣、防護面屏……在我的幫助下,戰士們被“裹”好,在外層隔離衣上寫好姓名,再提示他們查看進隔離區路線、隔離區域分區、脫防護服地點及相關注意事項後,我在心裏為他們加油打氣。

  即便我當不了太陽和月亮,也要竭力做夜晚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和他們相互守望!

  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3月3日 湖北武漢人民醫院東院區 小雨轉多雲

  張春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外科專業護師

  每次上班給患者輸液的時候,我都會同他們聊聊天、拉拉家常,聽聽他們的人生經歷與對未來的種種期許,這是一種“暖心療法”。

  有一位年輕的女患者是我們的同行,在這次戰“疫”中不幸感染。跟她的談話中,我能明顯感受到她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理性。她比一般人更清楚新冠病毒,可她表現出來的果敢、從容卻讓我敬佩不已。

  聊天中,我無意間了解到她老家是湖南的,喜歡吃辣,是無辣不歡的那種,我便説下次給她帶點辣的鹹菜。幾天後,等我再次上班遞給她辣鹹菜的時候,她驚喜並意外地望著我,感動地説:“沒想到你還記得這個事呢,謝謝啊,我記住你的名字了!”説著説著,她的眼裏泛起了淚花,也透露了她堅強背後那柔軟的一面。

  我想説的是,那一刻,我也記住了你的名字,我們是戰友,我們還要並肩前行!

  還有一位中年男患者,是一名教師。剛住院那幾天的情況,他回憶不起來了,只記得每天都在睡覺。過了6天左右,他終于好轉,能起來吃飯了,心中重燃起了希望。

  後來,他症狀變輕,轉入方艙醫院,但十余天後不幸出現過敏反應,病情加重,又轉入了我們病區。

  還記得他剛來的時候,一臉紅腫,過敏症狀十分明顯,情緒低落。我勸他:“不要擔心,您的這個情況就是過敏,多喝水,再用上抗過敏的藥物,這個狀況很快會好的。”後來再見到他的時候,症狀已經明顯好轉,人也變得健談了許多,甚至開起了玩笑:“等十年、二十年後再同別人説起這段自我抗疫經歷時,也可以拿出去‘吹牛’了。”

  談笑間,他心裏滿滿都是溫暖的愛,眼裏都是希望的光。經歷了生命的起起落落,才能體會到“活著真好”這四個字的真諦。

  他們很棒,都是英雄。

  呼吸機的多重“升級”

  3月3日 武漢市第一醫院 小雨轉多雲

  高莉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

  近日,病房裏一位使用無創通氣進行治療的患者在團隊成員的精心照護下,胸部CT顯示病灶正在逐漸被吸收,病情呈好轉趨勢。

  接管該患者的第一天,在護理部陳雁主任的帶領下,我們對患者實施的無創通氣過程進行了評估與分析。就通氣效果而言,現有的呼吸機無法準確對呼吸力學相關數據及波形進行監測,不能根據患者的實際呼吸需求進行調節,通氣效果受到影響;從感控角度來看,不密閉的係統大大增加了氣溶膠的産生。基于以上兩點考量,我們果斷決定更換醫院配備的V60呼吸機。

  在測試呼吸機性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氧源壓力低的情況,V60呼吸機能夠正常工作,但無法提供高濃度給氧。經過權衡,我們在面罩上連接了雙路氧氣來提高患者吸入氣體的氧濃度。就這樣,V60呼吸機在氧源壓力低的情況下順利運轉了,患者呼吸逐漸平穩、心率漸趨正常。

  氣道濕化是無創通氣中的關鍵環節,濕化不足可致患者産生不適,最常見的是口渴。從感控要求和指南推薦來看,被動濕化似乎可以滿足,但從患者的反映看,被動濕化後的口渴問題仍然存在。

  于是,護理團隊組織醫院危重症護理學組氣道小組的成員,進行線上討論。大家認為主動濕化可能更能讓患者獲益,提高患者舒適度。于是我們選用了具有雙加熱導絲、封閉式自動續水功能的加熱濕化器為患者進行主動濕化,同時在患者管路前端連接細菌過濾器,既滿足患者的救治要求又可降低醫護人員的風險。

  方案確定後,我們很快就為患者安裝了主動濕化裝置,他們的口渴顯著緩解,有效地維護了無創通氣治療的連續性。

  患者的病情牽動著醫療隊每一位成員的心,每天在病房裏我們都默默為他們祈禱,看著患者一天天好轉,每一個人都感到無比欣慰!

  黎明的曙光已然升起,凱旋在即!

  奶奶行走那一刻,我們歡呼雀躍

  3月1日 武漢漢口醫院 陰

  郅敏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春節前,得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私下向姚麟副院長報名馳援武漢。那時候,我想著國家一定需要大量醫護人員,幫助武漢渡過難關,這也是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醫院動員會上,我發現呼吸內科和重症科的兩位主任(分別是59歲和54歲)也都報了名。姚麟副院長也要去武漢,他是廣東省第二批次醫療隊147名隊員的領隊,我當時特別感動。

  到武漢30多天裏,每天都會發生許許多多感人的事,84歲李奶奶和88歲馮爺爺就是一例。原先我們並不知道爺爺奶奶是一對伴侶。奶奶入院時一度病危。在二隊的精心救治下,奶奶的生命體徵逐漸穩定,爺爺也逐漸好轉。

  但病情剛有好轉的爺爺,常被護士發現不知去向,仔細找才發現舉著吊瓶的爺爺悄悄走到奶奶床前,對著昏睡中的奶奶説話,鼓勵奶奶。從和爺爺的閒聊中知道他們已結婚70年,一直相濡以沫、互相鼓勵、互相陪伴。

  當奶奶從重症病房轉入我主管的床位,我意識到她除了身患新冠肺炎和阿爾茲海默症外,還伴隨著嚴重的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和中度貧血。加上近段時間的重病,導致她肌力下降、意識模糊。

  為此,我反覆與護理組協調,為奶奶制定了個性化的方案,包括早期能量有限的腸外營養,再逐漸過渡到全腸內營養、靜脈補鐵、補充白蛋白等。

  奶奶一天天好轉,對聲音有了反應,肌力逐漸恢復,可以自主進食。慢慢地,她可以獨坐、扶走。當她成功下地行走的那一刻,整個醫療隊為之雀躍歡呼。作為整個治療方案的制定者,我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名醫者的擔當和使命吧。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經歷了生命的起落 他們眼裏依然充滿希望的光-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66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