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名95後女護士的自述——路還很長,但前方有光
2020-02-22 08:14:41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現在,我的生活很規律。每天嚴格執行防護、消毒,按排版班表和戰友們一起戰鬥,下班後脫下防護服,才敢放松……”2月15日,王娟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她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馳援湖北的一名95後護士。在湖北戰“疫”,是她職業生涯中的一段難忘經歷。

  2月11日,王娟心情一直很沉重。晚上9時40分,她遇到一次大搶救,淩晨2時快下班時又遇到一次。武漢協和醫院西區重症病房,緊急搶救很常見。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17床63歲的老人,深度鎮靜、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情況下發生氣胸。2月10日那天,老人的血氧飽和度很低,值班醫生為他留置了胸管後血氧飽和度稍稍緩解。

  醫護人員的奮力搶救——按壓,除顫,推入腎上腺素,企圖力挽狂瀾,但監護儀上生命體徵的數字卻逐漸衰落……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搶救,老人還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停止了呼吸。

  那一刻,起霧的護目鏡下眼眶開始濕潤,N95口罩壓得王娟鼻子有些酸酸的。面對老人的遺體,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知道醫務人員不能花太多時間傷悲,特殊時期更是如此。但正因為對生命敬畏,才讓我有繼續下一程的動力。路還很長,但前方有光。”

  “時常有人問我,緊張嗎?我想説的是,我們根本沒有時間緊張。”

  王娟説,她只要一踏進協和西區重症病房的大門,高強度和高負荷就撲面而來。

  疫情如軍情,病區如戰場,同事亦是戰友。

  穿上厚厚的密不透風的防護服,王娟和同事只能通過寫在衣服上的名字辨認彼此。透過護目鏡上細密的水霧,她極力完成加藥、抽血、輸血等一係列工作,機器報警時必須湊得很近才能看清故障提示。

  王娟説,醫護人員大多來自不同醫院,雖工作習慣略有差異,但大家遇到問題時群策群力,互幫互助,這也讓原本高強度的工作有了濃濃的人情味。很多醫生護士都選擇在進入病房前留下帶有燦爛笑臉的照片,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進入重症病房、隔離病房,就難有燦爛的面容,只有時刻緊繃的神經。

  2月12日晚6時左右,在住地領取晚餐的時候,王娟碰到她的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婁寧。婁寧説他房間的洗臉臺盆出了故障,打電話找住地維修人員維修。其間,工人問他:“你們是不是要支援到疫情過去才離開武漢呀?”婁寧堅定地回答説:“是的,疫情不結束,我們不收工!我們與武漢同在!”

  王娟説,聽完這些話,她感覺整個人都為之振奮,每天的工作強度不小,但在這支向陽向暖的隊伍裏,她動力十足。

  “現在,我和我的戰友們最現實的願望就是,患者能夠全部向好的方向發展,直到完全治愈出院,等到我們能離開的那一天,好好看看這座城市。”她説。(記者 葉小鐘 通訊員 趙勁梅)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一名95後女護士的自述——路還很長,但前方有光-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60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