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保衛武漢“菜籃子”的平凡力量
2020-02-21 07:45:31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市民總要吃菜,‘菜籃子’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所以才一直開著沒關。”

  “只要批發價格漲得不多,損失部分就自己承擔了。”

  疫情發生後,很多愛心車隊聯繫街道,主動承擔採購配送的任務。

  ----------------

  大年初二,邱昌西開著載滿湖蒿的卡車上路了,目的地是距離家200多公里的武漢白沙洲農副産品大市場,這裏武漢最大的“菜籃子”。

  從大年初二到現在,邱昌西幫村裏的菜農賣了50多車湖蒿,沒收他們一分錢。“村裏的老鄉對我好,信任我,才把菜交給我賣,這時候怎麼能收錢?”

  此時此刻,武漢“封城”已近一月,市民各種生活物資的供應仍有些緊張。邱昌西説,自己其實沒考慮太多,他只知道城裏需要蔬菜,農戶也需要把菜銷售出去。

  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也沒停業

  黃石市的寶塔村是湖北小有名氣的村莊,村裏種植的寶塔湖蒿是周邊知名的特産。每年春節前後,是寶塔村蒿農們最忙碌、也是最幸福的時刻。萬畝湖蒿基地一片綠油油,田間地頭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蒿農們正加緊搶收湖蒿。

  邱昌西的家就在這兒,往年這個時候,他忙得不亦樂乎。一車車的湖蒿從寶塔村裝車運往各地,他負責武漢區域的售賣。今年受疫情影響,村裏封路,邱昌西原本打算待在家裏。可是,田裏的湖蒿一茬茬長,蒿農們仍在一茬茬割,“老鄉們説,爛在地裏舍不得,城裏人沒得吃”。

  邱昌西最終決定去賣菜。白沙洲大市場一直處于開業狀態,即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市場也未中斷營業。市場蔬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保障疫情期間供應,市場組織、號召蔬菜商行老板,積極組織雲南、海南、山東等地區的貨源到漢,確保市場蔬菜供應充足及品種豐富。目前,蔬菜區開業數量在150戶左右,佔蔬菜區的2/3。

  劉成志是白沙洲市場堅持開業的商戶,一車車從海南拉來的青椒、山東拉來的胡蘿蔔都在他的商行售賣。疫情發生後,他也動過關門的念頭,“誰不怕呀,之前我們這就確診了9例”。

  “封城”後,武漢很快就關閉了二級菜場、封閉了小區。菜市場原來是“菜籃子”工程中的重要一環,菜販子到批發市場採購後再進行零售,供應鏈順暢。驟然關閉了,菜販子無以為繼,批發商也失去了固定的客源。

  “現在蔬菜價格穩定,甚至批發價格有所下降。”一對前來採購的夫婦告訴記者,但是疫情讓他們沒敢繼續採購,只是隔幾天來市場了解蔬菜價格行情,武漢市開業的菜市場現在以大型商超為主,他們的零售業務已經停止。

  “這些天來批發蔬菜的沒一個熟客。”邱昌西説,因為這個原因,蔬菜的批發價也受到影響。拿湖蒿舉例,正常年份能賣到每斤7元,而現在批發價在每斤1.75-3.5元之間,“成本都抹不平,基本是賣一斤虧一斤。”

  市場動員他們保供應,批發商們也理解,所以都在堅持。“市民總要吃菜,‘菜籃子’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所以才一直開著沒關。”劉成志説,還有商行裏那些回不去的工人,都要發工錢,“人家冒著生命危險來工作,你得對得起他們”。至于疫情,“別想了,盡量保護好自己就行”。

  吃點虧也不漲價

  每天早上7點左右,劉國超就到白沙洲大市場了,他手裏拿著張硬紙板,上面寫滿了各種蔬菜的價格。

  劉國超在漢口經營一家生鮮超市,菜場關閉後,超市成了保供給的重要環節。響應政府的號召,他和周邊幾個小區都簽訂了相關協議,負責小區的蔬菜配送。“從沒有這麼累過。”他説,“每天基本只睡3個小時,早上起來眼睛都是花的。”

  劉國超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確認第二天要購買的蔬菜種類和分量,硬紙板成了他隨身攜帶的標配,上面涂涂改改,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以前,蔬菜的種類和價格都在他腦子裏,做了幾十年的生意,他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記憶力。

  然而,有一次配送時他卻出了錯。“小區打電話來的時候我自己都不信”,他嘆了口氣,平均每天要配送一兩噸蔬菜到各個小區,腦子實在轉不過來,只能寫下來記清楚。

  劉國超現在最頭疼的就是菜價的變動,疫情期間,一些蔬菜的價格幾乎每天都在變動。他和批發商討價還價,“也不是為自己,就覺得現在大家都不容易,能少賺點就少賺點”。只要批發價格漲得不多,損失部分劉國超就自己承擔了。比如胡蘿蔔,之前批發價格是每公斤3元左右,他賣4元;現在漲到每公斤6元,他還是賣4元。

  “社區裏很多老人對菜價很敏感,你的價格高了,他們可能就不買了。小區和我們簽協議也是信任我們,只要不多,虧就虧點了。”劉國超説。

  和劉國超一起來進貨的員工説,這段時間,這個“精明”的老板變得不那麼愛計較了,小區居民常在微信群裏對他們道謝。家住三五公里之外的居民也來他們這兒買菜。

  “我們的生活會回來的”

  白沙洲大市場裏原來相熟的菜販子少了,多了很多生面孔,生面孔來多了,也就成了熟人,比如那些貼著“社區保障”標識的車最近就經常來。

  姜國輝是這些車隊司機的一員,他原來是名網約車司機,現在專門負責給社區送菜。早上8點半左右,他會準時收到公司給的配送名單,一次30戶,名單上寫著他們需要的菜品。採購、配送、再採購……一直忙到天黑。

  公司剛組建愛心車隊的時候,姜國輝就報了名,工作時間、報酬什麼都沒問,只想出點力。第二天,他穿著自己好不容易弄到的防護服、戴上口罩就去白沙洲大市場了。

  “剛開始看到這些人的時候覺得還挺另類。”邱昌西説,看到他們包裹得這麼嚴實,以為是來檢查的。市場裏大部分批發商和菜販子都只戴口罩,突然看到穿防護服的不免多看了幾眼,後來發現他們是來採購的,而且每天都來,跟他們一來二去多聊了幾句,大家也就相熟了。

  愛心車隊給不少社區的保供給幫了大忙。很多社區附近並沒有成規模的超市,社區人手緊張,採購力量就顯得捉襟見肘。疫情發生後,很多愛心車隊聯繫了街道,主動承擔採購配送的任務,緩解了社區很大壓力。

  戰疫期間,很多人作出了犧牲,很多人還在堅持,大家都希望疫情趕緊過去。等疫情結束,劉國超説,他只想好好睡一個飽覺。劉成志想給自己和工人們放個假,出去走走。邱昌西想回家看看,大年初二出來後,他就沒回過家,家人打電話説想他。“快了,快熬出頭了,我們的生活會回來的。”他説。(記者 張均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保衛武漢“菜籃子”的平凡力量-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6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