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
2020-02-19 19:18: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一線抗疫群英譜·圖文互動)(1)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

2月3日,在武漢武鋼第二醫院二樓紅區護士站,劉蕊(左)與同事核對醫囑並抄錄輸液單。新華社發

(一線抗疫群英譜·圖文互動)(2)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

2月3日,在武漢武鋼第二醫院二樓紅區護士站,劉蕊(前)在錄入患者資訊。新華社發

  新華社武漢2月19日電(記者宋瑞、梁建強)核對病患姓名和床號、發放口服藥、測體溫和血氧飽和度……26歲的天津市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護士劉蕊,忙碌穿梭于湖北武漢武鋼第二醫院接收確診患者區域的病床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自己的工作。

  劉蕊是天津市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的成員之一,來到武漢已有3周,“大家分工明確,工作內容很熟練了,完全適應了這邊的工作節奏。”

  與患者近距離接觸的4小時,劉蕊還是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看似輕松的日常工作,卻因厚厚的防護服變得不那麼容易。

  “穿上防護服沒多久衣服就被汗水打濕了,護目鏡滿是水霧,給患者輸液時,還戴著雙層手套,找血管扎針都費勁。配液時,由于每個患者所需藥物的配比不同,我得反覆核對,不能有絲毫差池。”劉蕊説,因動作受限制盡量保持站姿,擔心腳步打滑走路小心翼翼,幾小時工作下來,她還是身心俱疲。

  這期間,劉蕊看到患者的眼神從焦慮和恐懼變成自信與期待。“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提供幫助,而且患者們也非常配合,會主動戴上口罩,咳嗽説話也會偏開頭。”劉蕊説,因方言緣故溝通不太順暢,患者會寫下來進行文字交流。

  好消息接連傳來,讓劉蕊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2月6日,武鋼第二醫院8位確診患者出院。“其中一位是我負責看護的老大爺,現在很多患者的精神狀態特別好。”劉蕊説。

  “有的患者總會問我想家嗎?我説當然想啦,所以你們也要積極治療,趕緊好起來,咱們都回家!”劉蕊説。

  疫情洶洶,防控一線,一批“90後”一線醫護人員正在堅守。

(一線抗疫群英譜·圖文互動)(4)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

2月14日,在塔子湖體育中心方艙醫院門口,時秋(右)將防護用品穿戴齊全後,準備開始夜班。新華社發

  初到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孫培超便被眼前可以容納幾百張病床的隔離區所震撼。短短幾天時間,衛生裝備、病房區、醫療區、休閒區等多個模組一應俱全。

  “95後”的孫培超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骨科護士,也是天津市第一批支援湖北中醫醫療隊隊員。正準備籌辦婚宴的他主動請纓奔赴前線。“我愛人也是護士,她十分理解我,我們‘90後’長大了,正憋著一股勁兒,想為國家做點什麼。”

  與孫培超同批的隊員還有薛建,26歲的他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護士。16日,薛建和其他醫護人員一同帶領患者打了一套八段錦,還組織大家高聲齊唱《相信自己》。“動起來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在唱歌中為自己加油鼓勁,樹立信心。”

  9日晚,由30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天津醫療隊緊急集結馳援武漢,這是天津第五批支援湖北的醫療力量,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隊伍中有不少“女將”。

  一個多月前剛剛披上婚紗的薊州區人民醫院綜合內科的“90後”醫師時秋又披上了“戰衣”,站在隊伍中。“我是內科醫生,可針對腹痛、發燒、咳嗽等症狀做出相應處理。疫情當前,理應抗‘敵’。”時秋説。

  像時秋一樣,馳援武漢的聲音在薊州區人民醫院的微信群裏此起彼伏。“未婚、未育、父母健康,家裏無負擔。”28歲的婦科護士張星陽接起了請戰的長龍。

  工作期間,張星陽和同組的護士負責看護100多位病人,穿梭在病床間,檢測每位患者的生命體徵、發放藥物、安撫患者情緒。

  “非典時期,所有人都保護著‘90後’,現在輪到‘90後’來保護大家了。”張星陽説。

(一線抗疫群英譜·圖文互動)(3)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

2月14日,時秋搭乘班車前往塔子湖體育中心改造的方艙醫院,準備進行第一次夜班工作。新華社發

(一線抗疫群英譜·圖文互動)(5)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

2月14日,在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穿著防護服的薛建給醫護人員點讚。新華社發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5名“90後”一線醫護人員的戰“疫”-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559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