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共用員工”到“跨界員工”:聚焦當前“自我重組”的生産力
2020-02-19 19:04: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杭州2月19日電 題:從“共用員工”到“跨界員工”:聚焦當前“自我重組”的生産力

  新華社記者張璇、方問禹、李平、崔力

  “我既是檢票員,又是工廠工人”“我原來是網約車司機,現在是外賣員”……

  從“共用員工”到“跨界員工”,這樣“自我重組”的生産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工廠復工的當下,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共用員工”開啟新型用工模式

  2月17日下午,張巧目不轉睛地檢查從她眼前經過的每一件電機産品。而就在1個多月前,她還是橫店影視城某景區的一名檢票員。如今,在浙江金華東陽市橫店集團東磁股份有限公司電機事業部一條生産流水線上,張巧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共用員工。

  什麼是共用員工?以張巧來説,她保留了原來檢票員的“員工身份”,在無工可返的當下,她臨時變身為生産線上的工廠工人。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這種新型用工模式悄然興起。自橫店東磁復工以來,仍有不少外地員工未返回東陽,存在用工缺口。為盡快恢復生産,橫店東磁、普洛藥業等龍頭企業主動與橫店影視城對接,並達成“共用員工”合作——首批借用上千名影視城員工,組團戰“疫”保生産。

  餐飲企業與零售企業的員工共用則更引人關注。目前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在全國已接納超40家企業的2700名共用員工加入臨時用工隊伍,其中多數企業為餐飲行業;截至2月17日,沃爾瑪全國400多家門店已入職兼職人員超3000人,還與全國各地的餐飲企業等開展“共同用工”項目,意向員工近2000人;物美集團也已聯合北京烹飪協會向餐飲企業發出員工邀請,獲得上百家北京餐飲企業的響應,共用近2000名員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説,“共用員工”這一新型用工形式,既減輕了一方企業停工期間向“共用員工”支付工資等資金壓力,又解決了疫情期間復工企業員工不足問題,有效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恢復了一定的社會産出水準,“共用員工”的收入也得以保障。

  零工經濟催生的“跨界用工”

  “我本來是在杭州開網約車的,屬于一種自由職業。受疫情影響,現在回到杭州還需要再隔離多日,無法馬上復工,而在老家生活成本更低。”來自江西的付聖博説,前幾天,他看到老家有不少物流復工的企業正在招工,于是,他現在成為一名物流配送員。

  這樣的選擇,讓付聖博又有了新的生活盼頭,“這樣的身份轉換,可以緩解資金壓力,也可以補貼家用。”

  “名人名家”飯店員工趙宇翔,這個春節假期沒有回到老家河南三門峽。“本來想賺三倍工資,沒想到春節期間飯店關門了。”趙宇翔説,因為實在閒不住,也正在打點零工。

  記者了解到,當前,有越來越多“賦閒在家”的快遞員、網約車司機、餐廳服務員等成為“跨界員工”,馳援在復産一線。

  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説,打零工其實一直都有,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通過網絡平臺打零工,能夠更便利地獲取工作,于是“互聯網+零工經濟”應運而生。而在疫情下,這樣的變換更為頻繁。

  據了解,互聯網企業已經針對疫情專門推出“跨界”用工的平臺。阿裏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推出了“藍海”就業共用平臺,通過靈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緩解企業壓力。全國各地餐飲商戶,可統一為員工就近報名,選擇成為一名“蜂鳥”藍騎士,或者成為附近一名商超便利店的員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約4000名餐廳員工有意“臨時上崗”。

  “一種是企業與企業間的有機互補,一種是人們‘零工’方式的自由調配。”盤和林説,這種有機“自我重組”的生産力,都是當前共同抗擊疫情的有益探索。

  多方合力挖掘“共用”“跨界”用工模式巨大潛力

  在外界看來,無論是人力錯配的“共用員工”模式,還是在“零工經濟”催生的“跨界用工”方式,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常態。

  “本來這個想法是抗擊疫情的臨時性措施,但幾天下來,我們感到潛力很大,未來或許會探索形成常態化的機制。”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表示,不同的行業淡旺季不同,如果能跨公司進行人力資源的靈活調配,可望大幅度提高企業和社會運作效率,有意願多幹的人也可以獲得更多收入。

  盤和林認為,靈活用工將是未來中國人力資源供給的一個重大變化,如果能夠借助數字經濟的發展,解決資源壁壘,拉近人力過剩企業和人力緊缺企業的距離,實現供求雙方的快速、精準匹配,促成員工轉移各方面程式的快速執行,將能讓勞動力資源得以更有效流動。

  不過,在多方看來,新型的用工模式對各界來説也有新的挑戰。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甘海濱表示,應對“共用員工”模式中兩家企業、勞動者之間的法律關係、勞動社保政策等予以明晰,以減輕對接難度。目前採用一家一家各自談判的方式,在相關法律框架下尋找臨時解決辦法,不適合大規模、常態化的運作。

  對于探索“共用員工”模式常態化,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建議有關部門建立空閒勞動力庫,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搜尋區內空閒勞動力資訊,建立相關就業需求庫。同時,分類收集區內已復工或準備復工企業,特別是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企業的用工需求,針對求職人員的意願進行有效對接和適配。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從“共用員工”到“跨界員工”:聚焦當前“自我重組”的生産力-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59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