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野生動物書寫 這些作家獲得哪些啟示
2020-02-17 09:23:38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修改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反省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在2月10日的疫情防控通報中表示,擬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增加列入人大常委會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並將加快動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進程,加大打擊和懲治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的力度。

  而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于2月11日發布消息稱,1月23日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已立案偵辦野生動物刑事犯罪209起、行政案件473起,打擊違法犯罪人員690人,收繳野生動物38190頭(只)、野生動物制品2347公斤;共聯合有關部門清理檢查集貿市場、餐飲等場所140661處。

  同時,更多的人也開始反思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人與野生動物應該如何相處?是吃與被吃,寵與被寵,利用與被利用?人與動物之間傳統的那種以“為人”為中心的關係是否應該有所改變?

  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長期生活在西北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的動物小説作家劉虎、遊走在東北大興安嶺與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自然文學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以下稱黑鶴)及在雲南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生活多年的作家沈石溪,通過他們講述,對我國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得到一些啟示。

  糾偏

  畸形消費引來的殺戮:盜獵野牦牛為討好彩頭?

  黃昏時分,放著綠光的黃狼,兇神惡煞地向一只笨壯的野牦牛發起圍攻。這是劉虎的最新力作《第十四對肋骨》的封面繪圖。這裏面描述了離花海子以東100多公里的小哈爾騰草原上,人和人、人與動物,以及不同動物之間不斷相互爭鬥但又相互依存的生態現狀。

  那是在2013年,從事地質勘探工作的劉虎來到小哈爾騰草原。這裏屬于南部祁連山,與柴達木盆地接壤,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植被稀疏、砂石裸露,全區見不到一棵樹,卻是眾多野生動物的天堂。

  一天,劉虎和同事經過小哈爾騰大阪時,一頭被盜獵的無頭野牛引起了他的注意:當他們的吉普車已經開到跟前的時候,那黃狼依然鎮定地啃食著野牛的肢體。

  完成野外調查返身下山的途中,劉虎遇到一輛警車。原來,這頭野牛的身上有一個線圈,它的行蹤通過線圈直接和北京的某科研機構連接。幾天前,科研人員發現這頭野牛的位置不再變化,便將這一異常情況報告了當地警方。

  對此,當地牧民告訴劉虎,近年來由于參與股票市場投資的人越來越多,野牛頭的生意也跟著看好。許多投資者都願意用威武的野牦牛的頭做裝飾,祈禱自己的股票永遠牛氣衝天,由此給小哈爾騰草原的野牦牛帶來了災難。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劉虎。他覺得人和所有的生物,都是在相互成就中和諧相處的,任何違背科學規律的行為,都會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惡果,甚至是毀滅性打擊。

  在他看來,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之前,有必要改進或澄清一些錯誤的習俗和認知。比如關于一些野生動物藥用或營養價值被誇大甚至子虛烏有,導致人們畸形消費,對野生動物和生態係統安全構成威脅。對此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加強引導,革新陋習。而針對治療疾病確實需要一些野生動物的藥用需求,則需要加強科研,尋找或生産替代品。

  界定

  無知食欲帶來的宰殺:

  動物保護級別如何定?

  時光退回到2005年,自然文學作家黑鶴在內蒙古東北部與蒙古國交界的邊境做一些文學創作素材搜集。當時正是10月份,牧草一片金黃,他遠遠地看到地平線上塵霧升騰,這種情況一般是大型馬群一起奔跑才會出現的場景。于是他開車過去,想拍幾張照片。開到近前才發現是有人正在追捕黃羊,看到他的車過來,兩個騎著摩托的偷獵者逃跑了。

  “那是一個很大的黃羊群,大概有上千只,就跟非洲塞倫蓋提的角馬、北極的馴鹿這些著名的有蹄性遷徙性動物一樣,蒙古高原上的黃羊遷徙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奇觀之一。”黑鶴説。

  很多年過去了,他還記得草地上只留下兩只黃羊的頭顱、內臟和皮毛(盜獵者只帶走羊肉,這樣被檢查時一般也不好找到證據)。就在不遠處,因為追捕的人已經逃走,黃羊群已經停了下來,它們遠遠站在那裏向這邊觀望。那些黃羊的毛色與這秋天的草原是如此地契合,只要看上一眼,你就會知道,這片草原曾經是屬于它們的。

  對于修法,黑鶴認為,人類的進步必須是從歷史中獲得教訓。“我們確實應該加快《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細化其中的條款”。

  對此,他進一步舉例説,有些野生動物已經從易危上升到了瀕危的級別,一些通過走私以寵物身份進入中國的野生動物的保護級別又該如何界定?某些野生動物的馴養是否存在可能的涉病危險(例如竹鼠等嚙齒類動物)。“即使我們在近期修改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在隨後的實施中,仍然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修訂這部法律”。除了硬性的法律規定,那麼人類社會究竟能否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黑鶴以他遊走在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森林地區,以田野調查的方式給出了答案。

  “雙方只要能夠恪守互相尊重、互不侵犯這隱秘千年的契約,狼與遊牧人就可以和平地共用這片草原。我想,這應該就是我理想中的人與自然的平衡。”黑鶴如是説。

  思考

  野蠻徵服引起的販賣:

  動物反擊尋求平等?

  同樣是在邊境,位于我國雲南省與寮國、緬甸、泰國邊境線上的金三角一帶,曾經也有盜獵者宰殺偷渡販賣野生動物的悲劇故事。

  在西雙版納州生活多年的動物小説作家沈石溪還很清楚地記得,那是在1983年,湖南一輛經過偽裝的卡車,從緬甸販運了一只孟加拉虎,在雲南芒市偷運入境。到達昆明市後,卡車出了事故拋錨了,司乘人員管理不善,那只老虎竟然從車子裏逃出來,跑到了昆明的高新開發區,弄得人心惶惶,兩天後被武警擊斃。

  在沈石溪的記憶當中,除了邊境偷渡運輸野生動物現象,西雙版納原始森林裏盜獵野生動物的現象在過去也時有發生。1995年,當地有四位村民因宰殺販賣三頭大象而被法院判刑。

  “野生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母親的子民。它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性的生命。我在我的動物小説創作當中,除了鞭撻那些為謀私利和貪欲而宰殺販賣野生動物的盜獵者,也堅持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平等的這樣一種理念,希望廣大的讀者能夠明白這一道理,善待野生動物。”沈石溪坦言道。

  除了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沈石溪建議我國還應該制定關于動物福利的法律。“這部法律,在全世界范圍內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頒布。它規定了動物所要享受的一些生存福利待遇”。

  在沈石溪看來,《動物福利法》體現的是人類對動物平等友善的態度,並且告誡人類要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它彰顯的是人的天良和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

  沈石溪最近也在為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撰寫一部新的長篇動物小説,書名叫《海豚之歌》,這裏面講述了生活在我國南海,世界上最聰明的海豚這一生波瀾壯闊的故事。“作為兒童文學作家,我想通過寫作來為保護國家動物事業作出一點微薄的貢獻。在救助野生動物的過程中,人類其實也是一種贖罪,對自己的心靈和行為也是一種拯救”。(文/本報記者 張恩傑 統籌/滿羿)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為野生動物書寫 這些作家獲得哪些啟示-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558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