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農業農村部:長江江豚減少 僅剩約1012頭
2018-07-25 07:33:48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昨日,農業農村部就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及長江珍稀物種拯救行動實施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本次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為445頭,洞庭湖約為110頭,鄱陽湖約為457頭。

  鄂州至安慶江段分布密度最高

  于康震説,“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于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實施,歷時52天,覆蓋了宜昌至上海1669公里的長江幹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本次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為445頭,種群趨于向受人為擾動較少的江段集中,過半數水域種群持續下降或沒有發現,種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徵。洞庭湖約為110頭,鄱陽湖約為457頭,兩湖中豐水期分布較為廣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于康震介紹,考察還發現,長江江豚在長江幹流內以湖北鄂州至安徽安慶江段分布密度最高,湖北宜昌至鄂州江段分布密度居中,安徽安慶至上海江段江豚分布密度最低。

  “2006年考察的時候,估算長江幹流有1225頭,到了2012年降到了505頭,可以説是急劇下降。到2017年,種群數量大概是445頭。鄱陽湖和洞庭湖的情況稍微樂觀一些。2012年,鄱陽湖是450頭,洞庭湖大約是90頭,去年調查發現了鄱陽湖現在457頭,持平略增,洞庭湖是110頭,略微增加。” 于康震説。

  正報國務院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

  近年來,有許多人呼吁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農業農村部長江辦主任馬毅介紹,我國于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在1989年經國務院批準,農業部與原國家林業局聯合發布了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名錄,把長江江豚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江豚的瀕危程度和保護工作的需要以及社會各界的呼聲,2014年農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和管理措施。

  “去年5月,長江辦在上海組織了專家對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進行了專題認證。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會簽國家林草局,報請國務院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毅説。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豚類研究專家楊光認為,“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後,將對江豚保護有很大幫助。“因為無論從法律上、制度上和經費保障上都會大大增強,可以加強保護區的建設、棲息地的保護,對于人類活動也會限制更嚴格。”楊光説。

  此前由楊光牽頭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江江豚已經與海江豚産生生殖隔離,認定為獨立物種。

  【焦點1】

  上半年發現20余頭江豚死亡

  蔣憶是公益組織江豚保護行動網絡聯合發起人,經常會去江豚的棲息地。7月6日,她就在長江八裏江江段拍到兩頭江豚。八裏江位于鄱陽湖長江交匯處,一直是江豚、白鱀豚分布的核心區域,被稱為江豚最後的棲息樂園。但就是在那裏,蔣憶看到的場景讓她十分擔憂。

  “幹流穿行的航運船非常多,沿江的水工業污染非常嚴重,對面就是化工廠地,濃煙滾滾的樣子。”蔣憶説,“我們在長江和鄱陽湖經常看到滾鉤和大型的拉網,這很容易對江豚造成誤傷。採砂行為也是屢禁不止,對江豚棲息環境破壞很大。”

  楊光還提到了長期過度捕撈導致漁業資源衰退,江豚的食物資源匱乏。“長期以來工業農業污水排放,造成環境污染,對長江生物多樣性産生影響。而江豚作為食物鏈的頂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楊光説。

  這得到了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的印證。他認為,人類活動的幹擾,如水域污染、工程建設、航運發展、過度捕撈,還有非法採砂等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傷害長江江豚,壓縮江豚的棲息地,造成棲息地品質下降,種群分布碎片化嚴重,幹擾江豚的通訊交流,最終導致長江江豚意外死亡的現象頻發,僅今年上半年就發現20余頭長江江豚死亡。

  在于康震看來,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變,特別是長江幹流。對于鄱陽湖和洞庭湖江豚數量的恢復,楊光認為,“兩湖”作為相對隔離水體,避免了長江當中巨大人為活動産生的影響。

  【焦點2】

  江豚保護區將提升保護等級

  楊光看來,近五年長江幹流種群衰退的趨勢得到有效緩解,“兩湖”江豚數量有所恢復,野外就地保護還是有希望的,但某些區域遷地保護還是有必要的。

  “從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從2012年到現在,長江幹流江豚從500多頭,降到450頭左右,減少10%,而2012年江豚數量對比前一年就減少10%。這説明在國家當前長江大保護戰略形勢下,加強野外棲息地保護還是有希望的。”當然,楊光認為,“雖然種群衰退趨勢得到緩解,但整體數量減少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當前種群數量還是比較低的,滅絕風險還是很高,在一些區域進行遷地保護還是有必要的。”

  馬毅介紹,目前長江已經建立一些江豚保護區,下一步將推進提升對這些保護區的保護等級。同時,對于沒有建立保護區的江豚分布密集區域,將採取限制開發、降低影響等針對性強的棲息地保護措施。

  此外,馬毅還提到,對一些破壞比較嚴重的曾經又是長江江豚重點分布的區域將清理非法碼頭、撤並小碼頭,並嚴厲打擊非法採砂和破壞岸坡等行為,嚴控涉水工程建設和水體污染,加快推進禁漁工作和嚴格漁政執法。

  ■ 追問

  “長江女神”白鱀豚是否存在?

  曾在蕪湖水域拍到疑似白鱀豚,目前仍未發現存在有力證據

  白鱀豚有“長江女神”的稱譽,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但是11年來,政府和社會有關方面一直沒有放棄對白鱀豚的追尋。于康震説,2017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中,就明確將搜尋白鱀豚列為考察的主要內容之一。

  今年4月,中國綠發會下屬組織在蕪湖市板子磯水域拍攝到了疑似白鱀豚的照片,再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國綠發會秘書長周晉峰,他認為,照片中已經顯露出白鱀豚的特徵——長長的吻部,“這是江豚不具有的,在長江中只能是白鱀豚” 。

  周晉峰説,這不是第一次在該水域出現白鱀豚目擊事件,過去三年,在這個地方都有目擊記錄,去年他們也曾拍到過,但是特徵不明顯。

  此次目擊事件還是有很多積極意義。據新華社報道,這次目擊再一次使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推遲宣布中國白鱀豚野外滅絕。“如果白鱀豚宣布野外滅絕,將是50年來滅絕的第一種大型脊椎動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由于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鯨豚類動物。”周晉峰解釋。此外,這一資訊還被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平臺收錄。

  目擊事件發生後,于康震介紹,農業農村部立即組織淡水豚類研究專家進行了辨識,雖然因清晰度不夠,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和管理機構,並邀請志願者代表一同前往該水域對白鱀豚進行了應急考察。但是,這次考察也並沒有發現白鱀豚存在的有力證據。

  “目前我們已經制定了工作方案,一旦確認白鱀豚的存在,將按照《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要求,立即啟動白鱀豚應急保護計劃,通過實施專項救護活動,嚴格劃定保護區,實施特別保護等,盡可能挽救這一珍貴的物種。”于康震説。(記者李玉坤 實習生王雨晴)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夏日荷韻
夏日荷韻
貴州丹寨:大棚菌喜獲豐收
貴州丹寨:大棚菌喜獲豐收
錫林郭勒草原夏日美景
錫林郭勒草原夏日美景
重慶黔江:藤蔓長成致富茶
重慶黔江:藤蔓長成致富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317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