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現身説法”供給側改革:創新怎麼弄·權力怎麼用·服務怎麼搞

2017-03-10 18:47:3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代表“現身説法”供給側改革:創新怎麼弄·權力怎麼用·服務怎麼搞

  新華社記者 王敏、楊帆、強勇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入深化之年,作為最熱的經濟話題之一,從企業主體到政府官員,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現身説法,相互探討,交流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體驗、心得。

  創新:幹別人沒有幹的事

  “我是個農民企業家,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沒有過深的研究,但我認為,産業結構要超前化、科學化,幹別人沒有幹的事。”全國人大代表宋福如這樣闡述。

  宋福如是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廣府鎮東街村黨支部書記、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企業生産防污閃涂料、復合絕緣子、有機硅肥料……覆蓋了電力、鐵路、石油、農業等多領域。

  宋福如熱愛發明和研究,是“河北省十大優秀髮明者”。他研發的一種防污閃涂料,解決了電力設備因為灰塵導致的污閃跳閘事故。他的企業還設立了專門的研究院,産品四次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産品稱號,九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獲得三十多項專利。

  “在市場上我很少遭遇競爭對手,因為我始終瞄準空白去填補。”宋福如説,從供給上游著手,他去商務部了解國內都需要進口哪些産品,去科技部了解哪些項目是亟待開發的,去發改委了解有什麼項目是下一步要推進的,然後提前部署研究布局、推出産品。

  “在市場低迷的狀態下,我們企業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宋福如説,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有深度。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才有生存空間和生命力。“現在我們開發的新技術,夠我未來三年的産品儲備。”

  改革:管住、少用、用好“有形之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國企改革來説,最終目標只有一個——讓企業用最小的消耗、最少的排放,生産出市場需要、老百姓歡迎的最好的産品。”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國資委主任王昌説。

  2016年,10項國企改革試點在河北省推開,王昌對這些企業如數家珍。“唐山三友集團是一個鹽化工企業,迴圈經濟和股權改制很多方面做得很好,但實際上我們可能管得多了。”王昌説,改革就是要進一步釋放活力,過去小的要國資委授權、大的項目要備案,所以我們要給他們進一步授權放權。

  王昌介紹,針對不同的企業,河北省量身定做改革方案。河鋼集團主要問題在于去産能,開灤煤礦和冀中能源首先要分離“企業辦社會”,一些科技型的企業要搞個人持股試點。

  “國企改革首先要解決自己最緊迫、阻礙自己發展的東西。如果不能把舊的東西、制度框框推倒,就實現不了突破。”王昌説,必須要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幹預,釋放經濟活力。

  服務:讓群眾辦事的“走廊”短點,再短點

  在一個市長眼中,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動手術和輸血造血要同時進行。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市長宋希斌説,在改革中政府要“瘦身健體”,深化行政管理改革,通過建立“負面清單”制度規范政府事權,改多頭審批為集中統一審批,更好服務各類市場主體。

  近年來,哈爾濱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推進大處室改革,自我“瘦身”,把市政府部門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處室由172個減少到32個,分管審批工作的領導由97名減少到32名,極大縮短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走廊”。

  “我們認識到,這是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洼地效應,讓人家來投資有信心。政府要少打擾企業,多給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宋希斌説。

  “經濟增長點在哪,供給側改革的點就在哪。我們要在國內外市場需求有空間、哈爾濱又有優勢的領域,大膽推動。”他介紹,哈爾濱的旅遊、養老、文化、時尚産業正吸引著中外遊客,“冰天雪地”正在造“金山銀山”。

  機器人、藍寶石、石墨烯……更多的動能在孕育、成長。哈爾濱約50所高校,約500家研究機構的成果正在陸續轉化。“關鍵是打破固有的束縛,用新産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來促進發展。東北經濟有基礎,我們還有明晰的措施,明天一定會更好。”他説。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張明宇 聶晨靜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2112060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