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文章: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網絡強國戰略綜述
2017-12-01 22:25:56 來源: 新華網 提示:全文字,閱讀需要分鐘
關注學習進行時
微博
Qzone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人民日報12月2日文章: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推動網絡強國戰略綜述

  人民日報記者 溫紅彥 張毅 廖文根 徐雋

  “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帶動作用”;

  “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我國網信領域廣大企業家、專家學者、科技人員要樹立這個雄心壯志,要爭這口氣,努力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産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作”;

  “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幹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

  新理念指導新實踐,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戰略開啟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視野和戰略思維,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就如何認識、運用、發展、管理互聯網等提出了一係列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觀點,深刻回答了中國是否要發展互聯網、怎樣發展互聯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互聯網的本質特徵、發展規律、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的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網之道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升華,是引領網信事業發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動遵循。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網絡強國戰略蹄疾步穩,互聯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資訊經濟蓬勃發展,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互聯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幅五彩斑斕的網絡強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

  “為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係,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及互聯網,他對互聯網發展的高度重視,源于對網絡強國戰略的深入思考,源于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的真摯情懷,源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執著堅毅。

  “跨越長城,走向世界。”1987年,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從北京發出,標誌著中國人“觸網”的序幕正式拉開。這一年,中國的GDP為1.2萬億元。

  30年後,在中國街頭,智能手機成為大眾“標配”,互聯網變得不可或缺。如今,中國的GDP達80萬億元,穩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

  中國奇跡的背後,是對歷史機遇的深刻把握。而在眾多的歷史機遇中閃耀著科技革命的光芒。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20世紀前期,量子論、相對論的誕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學革命,繼而發生了資訊科學、生命科學變革,基于新科學知識的重大技術突破層出不窮,引發了以航空、電子技術、核能、航太、電腦、互聯網等為裏程碑的技術革命,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會生産力水準。一些國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實現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快速提升”。

  然而,並不是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被中國把握。“我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後來在歐洲發生工業革命、世界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喪失了與世界同進步的歷史機遇,逐漸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想起這一段歷史,我們心中都有刻骨銘心的痛。”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風起雲湧,這是改變世界的力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

  2015年12月16日,在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産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裏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説,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

  同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烏鎮視察“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時指出:“互聯網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帶動作用。”

  互聯網之光是時代之光,它“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産、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代表著新的生産力、新的發展方向”。新時代的中國無疑把握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實現了互聯網領域的跨越式發展。2017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準4.6個百分點。

  “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

  “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我國有7億網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了不起”來形容中國在互聯網領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親自擔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展現出非凡的遠見和擔當。就是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後,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每人平均頻寬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會上強調,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資訊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一字之變,預示著中國互聯網發展進入全新的時代。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最大的“命門”。對于立志建成網絡強國的中國來説,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顯得尤為迫切。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要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突破核心技術,人才是關鍵。“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網絡強國,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涌流,是難以成功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依托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對信息化領軍人才支援力度,培養造就世界水準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準創新團隊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建立海外人才特聘專家制度,對需要引進的特殊人才,降低永久居留權門檻,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提高我國在全球配置人才資源能力。

  長期以來,在技術發展上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要關起門來,另起爐灶,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靠自主創新謀發展,否則總跟在別人後面跑,永遠追不上。另一種觀點認為,要開放創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自己的技術,不然也追不上。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絕對了一些,沒有辯證看待問題。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正確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係”“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辦大事”“積極推動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推動強強聯合、協同攻關”,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國信息技術産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提出要努力做到“六個加快”: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準,加快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禦能力,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

  網絡強國戰略的實施,適應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適應了新時代分兩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新要求,為中國發展擘畫了新藍圖,為民族復興提供了新引擎。

  “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2016年9月3日,杭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提出中國方案——“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蓄勢待發,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將給人們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這種變化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各國合力推動,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應的同時,把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增長方式設定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還通過了《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數字經濟”這一全新的經濟概念一經提出,便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一個多月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産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加大投入,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産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隨著網絡強國戰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電子商務係列政策措施等一係列重大戰略和行動的實施,中國數字經濟進一步創新發展,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互聯網帶來的改變不僅在經濟領域,也為國家管理開辟新途徑,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新手段。“我們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用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係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

  今天,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最大牽挂。在發展互聯網上,他也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把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投向農村,他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頻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發展智能制造,帶動更多人創新創業;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産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準,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發揮互聯網優勢,實施“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産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裏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在總書記看來,發展互聯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在發展新技術新業務時,必須警惕風險蔓延。

  習近平總書記對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係高度重視,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之初,他就敏銳地洞察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把網絡安全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面,列于和國家信息化同等重要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從世界范圍看,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日益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

  面對復雜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持清醒頭腦,各方面齊抓共管,切實維護網絡安全。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目的是整合相關機構職能,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日常安全到打擊犯罪的互聯網管理合力,確保網絡正確運用和安全。

  2016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高票通過,成為我國首部網絡安全領域的法律。

  “在我國,7億多人上互聯網,肯定需要管理,而且這個管理是很復雜、很繁重的。企業要承擔企業的責任,黨和政府要承擔黨和政府的責任,哪一邊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網上資訊管理,網站應負主體責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主管部門、企業要建立密切協作協調的關係,避免過去經常出現的‘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現象,走出一條齊抓共管、良性互動的新路。”習近平總書記對互聯網管理提出明確要求。

  對互聯網實行科學管理,對網絡秩序進行依法整治,使安全的籬笆得以扎緊,網絡空間得以清朗,國家網絡安全屏障得以鞏固。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辦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開網店的要防范假冒偽劣,做社交平臺的不能成為謠言擴散器,做搜索的不能僅以給錢的多少作為排位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互聯網企業提出殷切期望,“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資訊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資訊、交流資訊,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産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産生重要影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麼聯繫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他強調,“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互聯網雖然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網的人們都是有形的,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

  初冬,浙江烏鎮。煙雨畫巷,粉墻黛瓦,槳聲舟影,流水人家。12月3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如約而至,千年古鎮再次迎來八方賓客“水鄉論劍”、共商“網”事。

  這是世界互聯網領域一年一度的重要約會,也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傾聽中國聲音、凝聚國際共識的重要舞臺。

  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已經成功舉辦了3屆。習近平總書記對每屆大會都給予矚望:首屆大會,發來賀詞;第二屆大會,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第三屆大會,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

  “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從此,“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不僅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題,更成為世界關注的話題。

  早在2014年7月16日出訪巴西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巴西國會的演講中指出,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徵,但每一個國家在資訊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資訊主權。在資訊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他強調,“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互聯網對人類文明進步將發揮更大促進作用。同時,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資訊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産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他強調,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國際社會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係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

  “不搞網絡霸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從事、縱容或支援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必須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理念,擯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

  站在烏鎮的講臺,習近平總書記率先提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變革應堅持的“四項原則”: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他還就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五點主張”: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用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係,促進公平正義。

  “互聯網雖然是無形的,但運用互聯網的人們都是有形的,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幹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倡議,從中國江南水鄉傳出,為國際互聯網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奠定了互聯網國際合作的基石,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讚同,已經成為全球共識。

  回望“觸網”30年,互聯網給中國帶來歷史性巨變;放眼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洪波涌起、風光無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必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糾錯】 責任編輯: 馬俊卿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204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