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中國央企堅持探索社會主義市場化道路
2012年11月13日 21:55:18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打印
【糾錯】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劉劼 何宗渝)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來自中央企業的十八大代表認為,央企要走的正路就是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化道路。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説,改革開放的發展主軸就在於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正是由於始終堅持了改革的市場化取向,企業才得以做大做強。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二十周年之際,中共十八大召開,中國經濟也走到了一個關節點。在這個歷史的緊要關口,提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是意味深長的。”他説。

    十八大代表、國資委主任王勇説,在目前這個節點再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是對社會上一些思潮的明確回應。過去的實踐證明,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完全可以有效結合,央企必須進一步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之路。

    十八大代表、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十八大報告把國企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與國家道路的選擇&&在了一起,徹底把曾經有關公有制應不應該存在、是不是應該動搖、以什麼形式存在、用什麼管理方法的問題説得特別清楚。

    報告指出,“要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國資委數據顯示,在39個工業行業中,有18個行業國企總産值佔比低於10%,國有資本更多集中於能源、電力、通訊等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和安全的行業和領域。通過改制兼併等方式,國企從中小企業層面退出,一些扭虧無望的大中型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退出市場。

    國資委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11年,國企(不含金融類企業)營業收入從10萬多億元增長到近40萬億元,上繳稅金從八千多億元增長到3.45萬億元,凈利潤更從三千多億元增長到1.94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5.2%。

    在王勇看來,國企正是按照中央要求逐漸擺脫行政體制的束縛,在市場競爭中與其他主體公平競爭。從2003年起,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各級國資委陸續建立,並從體制上推進了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將企業進一步推向市場。

    這項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政府與國企之間的從屬關係。“政府財政預算不再安排用於補充國有企業資本金性質的支出,銀行也不再為困難企業輸血;國有企業以全部法人財産對外承擔責任,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王勇説。

    他説,企業就是要發展,不發展就不叫企業。企業是為所有股東利益服務,央企的股東是全民所有,70%的凈資産在上市公司,為股東謀利就要符合市場的規律。

    十八大代表、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認為,“兩個毫不動搖”説明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能偏廢。堅持市場配置資源是極其重要的指導思想。希望政府減少行政干預,讓企業按市場規律推進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必須要有作為來修正市場機制的不足。

    對於國有企業未來的改革,中共十八大代表、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認為,改革的方向在於依託資本市場對國企進行市場化改造,通過上市實現公眾公司改革,也是國資委這幾年積極推進的整體上市,至少要做到主營業務整體上市。

    王勇坦承,國企改革要不斷深化,還存在管理上比較粗放的問題,比如在選聘人員上還不夠市場化,這點要向跨國企業、民營企業學習。

    他同時強調,由於一些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國企還在承擔一些本應該由政府承擔的責任,比如養活大量退休職工以及運營很多社會機構,這些都影響其利潤和效益。國企要加快市場化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快政企分開。

    他説,國企的多和少是相對的,國企和民企的比重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應該是在不斷調整的,在國外和中國都是如此。中國國企的多少應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決定。

分享到:
( 編輯: 張軼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