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中共首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人類文明共同成果
2012年11月13日 20:21:30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十八大·中國聚焦)中共首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人類文明共同成果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李雲路 許曉青 海明威)中國共産黨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中國夢”的實現需要13億民眾共同為之奮鬥努力,但用什麼樣的價值觀才能凝聚起全體中國人的意志,達成共識?

    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共十八大給出答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這一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內分析人士指出,繼中共六年前首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後,在黨的文件中使用“價值觀”這一易于為民眾和世界所理解認同的表述,並汲取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用24字高度概括了它的內涵。

    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研究部主任季正聚説,這12詞、24字的概括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高度凝練,每個詞的背後都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豐富內涵。

    “中共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有理論的延續性,又有現實針對性;既有目標追求,又有價值導向,還有行為準則,是人心所願、眾望所歸。”中共十八大代表、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説。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其內涵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既涵蓋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包含了中共在精神和價值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中國正在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國家總是把中國的發展認為是對西方的價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戰,加大了對中國意識形態的滲透。

    只有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的增強還遠遠不夠,必須發展出能為全民所認同和接受的價值體係,凝聚民心、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成為中共高層的深刻體認。

    中共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次,十八大報告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建設進行了強調,並賦予其“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更高地位。

    季正聚認為,十八大報告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表述,最大亮點是把其豐富內涵進行細化,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表述中的很多內容都借鑒和汲取了人類文明共同成果。

    “此次‘三個倡導’的12個詞,層次鮮明,簡單易記,只讀了兩遍就印在腦子裏了。”中共十八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志強説。

    分析人士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各有側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側重國家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側重社會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側重個人層面。

    “中共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12個內涵,反映了中共對思想領域的寬容開放和與時俱進。”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説,它必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和“共同信仰”。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提法,黃仁偉説,馬克思主義者追求的美好社會,就是要避免和消滅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人壓迫人、人剝削人、貧富兩極分化等醜惡現象。自由、民主、和諧、平等、法治,從來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而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誠信、友善等,也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

    輿論認為,中共首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進行總結,有其現實針對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日益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動搖,價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誠信缺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等現象。

    “當我與中國朋友交談時,他們為中國經濟社會顯著的變化而驕傲,但中國人自己也有些彷徨,他們自問‘中國人究竟信仰什麼?”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庫恩在新近發表的文章《中國人你信仰什麼?》中寫道。

    他注意到,中國人熱議的一些話題,如女童小悅悅被碾路人冷漠經過無人相助、老人摔倒沒人敢扶等,表明中國社會面臨道德重建的挑戰。

    在不少西方人看來,中國的一些年輕人越來越彰顯個性,但他們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以及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價值顯得不那麼關心。

    季正聚説,此次中共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穎而又與時俱進的內容,將為化解國內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的思想支援,有利于提高中共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準。

分享到:
( 編輯: 黃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