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從雄安電網建設看見未來之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19 09:45:01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從雄安電網建設看見未來之城

字體:

湛藍的天際線沒有任何遮擋、綠色建築與城市景觀相容並濟,智慧能源互聯網體系“一呼百應”……這是記者近日走訪國家電網雄安公司後,心中描摹出的一幅“未來之城”基本圖景。

春節期間,雄安新區建設依舊如火如荼。“未來之城”的建設需要電網的可靠保障。近期,北大人民醫院、北京林業大學等22個項目接入臨時電源,中國地質大學、國貿中心等5個用電項目前期準備也已完成。。

“我們將全力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發展,以最快的速度保障重點項目開工,做到施工電源保障馬上辦。”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市場拓展中心主任劉敬文介紹。

堅強有力的保障、堅定不移的定力源於雄安電網“電力先行、電等發展”的戰略規劃,而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的電網建設已經構建起了以高可靠性網架結構、高自動化運行控制和高智能化應用系統運維為特點的中國特色國際領先能源互聯網。

一座宜居宜業的“未來之城”

一座城市留給人們的美好印象往往與其標誌性建築和具有人文特色的城市規劃相關。

在昝崗片區雄安高鐵站東南側,一座寫意山水的建築靜靜矗立,以千里江山圖為形體處理源泉,將“五嶽”高度與山形景墻結合呼應,這座建築已經成為當地打卡熱門地點,這裡是昝西220千伏變電站,保障着雄安高鐵站、高鐵牽引站、“中試基地”及雄安東北部區域的用電需求。

根據雄安新區規劃,雄安新區城鎮新建民用建築和工業建築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築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

建築材料為由固體廢料和混凝土配比支撐的新型纖維混凝土材料,共利用建築廢料180噸,折合減碳約93.6噸;屋頂景觀公園與海綿變電站有機結合,一系列措施對雨水回收、凈化、儲存再利用,實現全站用水的自供給的同時每年還可節約用水240立方米;創新開展設備房間通風設計,利用“煙囪效應”熱驅動實現節能率100%……昝西220千伏變電站的建設彰顯了新時代背景下電力行業的責任與擔當,成為雄安新區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的標杆縮影,獲得三星級綠色建築標識。

秉持“美學+表皮功能化”融入設計,雄安劇村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國家電網容東供電服務中心等無不將綠色功能、清潔用能等融入建築設計理念。

工業設施與城市美學、城市生態有機結合,美好城市的雛形呼之欲出。

行駛在雄安新區的街道上,抬頭望向窗外,遼闊的天際線上幾乎沒有電纜成片。這些輸配電的全部電纜都鋪設在地下“第四國土”的綜合管廊內。沒有了外擴的風險,電纜的運行環境得到了優化,同時電線桿的移除減少了對市政地面空間的佔用,有利於高可靠的供電。

連日來南方惡劣天氣持續,北方氣溫下降,雄安電網全室內的變電設備有效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全室內、全電纜、全智能就是雄安目標電網的顯著特點,也是未來電網的發展趨勢。全智能的輸變配電設備能夠實時感知設備狀態,並利用強大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對設備的健康狀況進行診斷。

雄安電網的高可靠性就來源於此。據介紹,雄安目標配網工程,結合綜合管廊的建設特點,研發電纜全智能輻射裝置,攻克連續翻倉、持續施工、電力受力、自動感知、超限急停、實時控制等技術難題,為國內綜合管廊電纜自動展放提供了雄安方案,BIM三維可視化的應用更是首次達到了二次管線鋪設的精度。

當前正值雄安新區電網建設的高峰,新區累計建成了雄東、劇村等7座新建變電站,投運10千伏開關站110座,2024年同步推進12項輸變電,36項開關站工程建設,涵蓋了特高壓骨幹網到低電壓配電網的全電壓等級,高可靠供電城市樣板正由藍圖變為現實。

一座智慧低碳的“魅力之城”

雄安高鐵站“自己會發電”。站頂鋪設的4.2萬平方米1.77萬塊多晶硅光伏板,裝機容量達到5.97兆瓦,每年可為雄安站提供58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年均發電量大約可以供2150戶家庭用電一年。

多重創新智慧元素也被融入了雄安高鐵站屋頂光伏項目,以實現光伏發電系統的綜合監測、智慧調控、分析決策等功能。2023年,該項目為新區獲得首筆國際綠證碳資産交易收入,獲頒國家能源局首批可再生能源綠證。

“張北的風,點亮雄安的燈;壩上的光,照亮新區的房”正逐漸照進現實。除了電力供應100%清潔化,100%清潔能源消納,雄安電網創新將低碳清潔與城市生活方方面面有機融合令人難忘。

在雄安,每一座樓宇都將是一個智慧生命體,每輛車都將是聰明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是綠色智能的移動端産品。

為全力服務綠色智慧新區的建設,國網公司創新S2G、V2G電動汽車充電科技,實施車路協同示範項目,陸續建成首座新能源綜合供應站、首個重卡換電站、白洋淀首座電船充電站,綠色交通暢通無阻。

雄安劇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是承接張北風電、光伏發電進入雄安的樞紐變電站,為容東片區12.7平方公里、7.57萬戶民眾提供高可靠性供電保障。記者看到,在該站,綠色市民生活空間與基礎設施和諧共生、周邊通過覆土空間開發,減少公園覆土約5萬方,同時實現以“雙碳”為目標對河北省碳排放的綠色監測和管理功能。

與此同時,該站在北斗、5G、邊緣計算、數字貨幣等方面實現創新應用,以數字化賦能雄安電網建設。

低碳與智慧在雄安電網中總是“握手同行”,數字化的能源互聯網為雄安建設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動力。

位於雄安新區啟動區互聯網産業園北部的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産業雄安創新中心(下稱“中心”)歷經一年多的建設,2023年12月28日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預計2024年年底整體竣工。

中心將打造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園區應用地源熱泵、智慧雙向充電樁、全電綠色廚房等電能替代技術,打造節能高效的能源消費模式,實現園區電氣化率100%。採用數字化技術連接園區物理基礎設施、信息集成設施,打造園區智慧大腦。高比例使用光伏、地熱等清潔能源,並結合綠電交易,最終實現園區的零碳排放。與此同時,建設國內最大規模的園區級多端低壓柔直環網。超前探索面向未來的用戶側新型電力系統網絡架構,打造源網荷儲深度互動的園區級示範,實現冷-熱-電能源系統的互補運行和交流-直流的互濟調控,服務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碳數據資産公共服務&&”也將在園區得到孵化。

園區建設方案獲雄安新區2022年度綠色示範項目、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已經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背景下的園區智慧低碳轉型的代表性解決方案與示範樣板。

在雄安電網,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新興技術布局的智慧變電站、能量路由器、城市能源管控系統等智能感知設施和&&正成為打造區域能源感知和數字孿生電網體系的有力抓手。

新質生産力讓雄安電網的先進性不斷躍遷。變電站例行巡視全部由機器人取代、零碳園區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接入BIM技術、供電公司利用“電-碳計算模型”“電-能分析模型”為企業、居民客戶提供綠色用能建議,“神經中樞”雄安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可對電網實現毫秒級的實時控制,在電網實現“自動駕駛”。供電公司在10千伏開關站、配電室配置智能分佈式自愈終端,實現非故障區域的供電恢復,全過程無需人工參與……

一張嶄新電網支持下的新型電力系統正向我們走來,一個心嚮往之的“未來之城”“理想之城”正逐漸成為現實。

如今,雄安電網也同時在服務上下足功夫,成立了“獲得電力馬上辦”辦公室,高質量服務雄安新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實現規劃支撐、線路遷改、施工電源、電力配套、客戶辦電5類服務馬上辦。

拼搏奉獻、堅毅奮發。節日期間,電網人守護着一家家團聚和歡樂。在更多的日子裏,他們是腳踏實地的趕路人,向着更堅強、更智慧、更低碳的綠色能源互聯網的構建,向着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遠方奔跑。在雄安,電網藍圖已經繪就,“未來之城“正在成為現實。(索煒)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