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博物館日 山西文博再備盛宴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從山西考古博物館、太原市文物局了解到: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各大博物館都備好了節日盛宴,邀請公眾走進博物館,拉近歷史與公眾的距離,感受屬於咱山西人的文化自信。
山西考古博物館活動
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也恰逢“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5月20日至5月31日),山西考古博物館力求以博物館做媒介,開啟科學精神、文化氛圍的新生態。5月18日當天,山西考古博物館會推出多個展覽。
首先是“守拙——李夏廷考古繪圖展”。本展覽共展出李夏廷先生考古繪圖代表作品四十余幅,他用最簡單的工具繪出最精緻的線條,從藝術性來講,已經遠遠超出了考古繪圖的層面,在平面設計、紋樣裝飾等方面也有突出的價值。5月23日,該展覽策展人——山西考古博物館陳列展覽部副主任、文博館員李曉紅,將在展廳內,帶領公眾一起走進李夏廷先生的考古繪圖世界,感受別樣的文物之美。
第二個展覽名為“反光·反觀:‘鬱鬱乎文哉’觀眾攝影作品展”。由良渚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晉國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玉魂國魄”鬱鬱乎文哉——西周晉國玉器精品展》於2022年12月6日至2023年3月15日在良渚博物院展出,展品主要來自山西出土的西周玉器、金器、青銅器170余件套,展品美輪美奐,在觀眾鏡頭下誕生的攝影作品也同樣令人讚嘆。展覽之外,良渚博物院徵集了來自各行各業攝影愛好者的百餘幅作品,匯集成本次“反光·反觀:‘鬱鬱乎文哉’觀眾攝影作品展”多地聯展活動。展覽是觀展者的“反光”,亦是博物館的“反觀”;展覽不僅是鏡頭下的博物館,更是鏡頭內觀者眼中的世界。通過“反光”和“反觀”,進一步拓展了“鬱鬱乎文哉”的精神外延。
此外,“考古雲講堂·第四季”也會迎來一場名為《史前禮樂制度初論》的講座。主講人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總編輯部主任、中國音樂史學會副會長、東亞音樂考古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藝術基金項目評委、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江西海昏侯墓音樂考古專家組組長王清雷。屆時,他將結合近些年音樂考古成果,對西周時期禮樂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介紹,帶你了解禮樂歷史。
太原市各大文物景區活動
5月18日至21日,太原市文博系統將舉辦“國風當燃”——第四屆晉祠國風文化節暨相約并州博物館活動。
本次活動的主會場設在晉祠博物館。5月18日上午,在此舉行《禮儀千秋》文化表演、《晉韻千秋》文化表演、《唐晉之緣》話劇表演,以及“當燃要游園”主題國風游園、國風文化課堂、“醉”美晉祠國風打卡、“我的國風燃瞬間”主題國風攝影大賽等活動。晉祠博物館、晉祠園林中心、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龍山石窟博物館、太山博物館、崛山圍山博物館還將同步開展“我的國風燃瞬間”主題國風攝影展,大家可以通過國風畫卷的攝影方式,突出太原乃至山西旅游景區之美。屆時,會有相關評選和展示環節。
此外,本次活動的分會場也準備了精彩紛呈的活動。其中,太原市博物館將舉辦“博物并州錦繡太原”——對望時空·探訪古人系列活動;晉商博物院舉辦“風起塞上縱橫天下”——晉商歷史特展;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舉辦“育才搖籃百年迴響”——古琴雅集;太山博物館舉辦第三屆攝影展;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舉辦“美在天龍”系列直播;雙塔博物館舉辦“寶翰墨苑雙塔凌霄”博物講堂;龍山石窟博物館舉辦國風文化系列活動之龍山論道;崛山圍山博物館舉辦《青花瓷與古建》舞蹈表演。(記者 孫軼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