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晉”行時丨見證黃河新發展 描繪“黃河新印象”

攝影師呂桂明十幾年來拍攝的壺口瀑布桃花汛照片,記錄了黃河水從“濁浪翻滾”到“白浪滔天”的變化;磧口古鎮上的老船工李世喜、在黃河邊長大的“90後”劉倩倩,見證着這座古渡口的新生;芮城縣農民原波波安裝農業節水噴灌設施後,170畝地一年可節省水費4萬多元,節約用水約16萬立方米……過去一週,新華社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見證黃河新發展,描繪“黃河新印象”。

新華“晉”行時丨見證黃河新發展 描繪“黃河新印象”

攝影師呂桂明十幾年來拍攝的壺口瀑布桃花汛照片,記錄了黃河水從“濁浪翻滾”到“白浪滔天”的變化;磧口古鎮上的老船工李世喜、在黃河邊長大的“90後”劉倩倩,見證着這座古渡口的新生;芮城縣農民原波波安裝農業節水噴灌設施後,170畝地一年可節省水費4萬多元,節約用水約16萬立方米……過去一週,新華社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見證黃河新發展,描繪“黃河新印象”。

編輯:王浩慶

  近年來,黃河流域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經濟林提質增效、濕地修復等一批重要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效果顯著。數據顯示,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由監測以來最嚴重的45萬平方公里減少到23.13萬平方公里,同時黃河輸沙量大幅減少,區域已經歷史性實現了主色調由“黃”轉“綠”。

  以山西為例,全省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8.03%,提升至2020年的23.57%,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黃河流域提升至25.25%。(新華社記者趙陽、王學濤)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08篇。其中,4月3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26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信信息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和APP,佔比分別為51.85%、25.93%、15.74%。(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磧口古鎮,地處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

  近十餘年來,磧口古鎮不斷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如今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當地旅游行業從業人數超過5000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百萬人次。(新華社記者王皓、徐偉)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65篇。其中,4月7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49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信息佔比最大,其次是APP和微信,佔比分別為38.79%、32.73%、21.82%。(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黃河以佔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支撐着全國12%人口、17%耕地的用水需求。水資源短缺曾是流域最大矛盾。近年來,沿黃省區積極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新華社記者王學濤、趙陽)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93篇。其中,4月6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44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信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信息,佔比分別為60.62%、36.27%。(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這是我2005年拍攝的壺口瀑布桃花汛,水非常渾;這是2015年拍的桃花汛,水流明顯清澈很多……”攝影師呂桂明十幾年來拍攝的壺口瀑布桃花汛照片見證了黃河水從“濁浪翻滾”到“白浪滔天”的變化。(記者原勳 趙陽 王學濤)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51篇。其中,4月8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43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信息佔比最大,其次是APP,佔比分別為49.02%、37.25%。(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記者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並將於202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華社記者魏飚)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03篇。其中,4月4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59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信息佔比最大,其次是微信,佔比分別為39.81%、25.24%。(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2023年全國兩會閉幕後,各地真抓實幹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落細一張張“民生清單”,兌現一條條“幸福賬單”,多方位提升民眾幸福感。(新華社記者朱曉光、王厚原、崔曉強、楊焱彬、馬志異)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02篇。其中,4月5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39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信息佔比最大,其次是微信,佔比分別為44.12%、32.35%。(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最初只作為時令與物候變化的標誌節點被人們所認知。清明從節氣發展成為節日,寒食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日出萬家煙。”自古以來,寒食和清明就在時間上相近、內涵上相融,密不可分卻又不盡相同。其中的關係你了解多少?(新華社記者王菲菲 唐詩凝)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25篇。其中,4月5日是傳播的高峰期,共傳播96篇文章。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信佔比最大,其次是平媒,佔比分別為70.40%、11.20%。(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往期欄目

新華“晉”行時丨見證黃河新發展 描繪“黃河新印象”

新華“晉”行時丨在時間的流淌中,看三晉大地鄉村之變和改革之路

新華“晉”行時丨三晉大地春意濃 執筆揮墨譜新章

新華“晉”行時丨走進企業看信心 書寫三晉新機遇

新華“晉”行時丨踏春而行 見證山西非遺新發展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