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城,還將繼續賦能美好生活
“感覺很幸運,希望上海書展越辦越好!”昨晚9時,隨着最後一名榮譽讀者石煒昕走出上海展覽中心,上海書展在夜色中平安落幕。
克服重重困難以及不確定性,2022年上海書展度過了特殊的18歲。“面積縮減品質不縮水”的精簡版書展,獲得市民的熱烈歡迎,每日預約門票早早就被“秒空”。據不完全統計,五天期間,近120家出版發行機構攜約2萬種圖書、5000種新書、500種主題圖書、近百場線上線下活動亮相書展,銷售碼洋超150萬元、實洋超100萬元,發揮了彰顯主流價值、擦亮文化品牌、提振行業信心、回應人民需求的積極作用。
四大展區和連續五天的論壇分享、新書發布帶來了行業的新動向新活力,堅定地傳遞閱讀的力量。業內指出,上海書展像一個“鬧鐘”,和全年由各個主體組織、全民參與的常態化活動一起,讓全民閱讀成為廣大愛書讀書人的“生物鐘”,成為書香上海、文化上海的風景線。上海書展雖已落幕,但浸潤滿城的閱讀溫暖仍在延續。
精簡版書展主打精品,擴大出版品牌美譽度
本屆書展規模有所壓縮,但促進行業發展和深化全民閱讀的內核更加凸顯。“國家隊”中國出版集團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高校出版聯盟、上海社科文出版聯盟主力軍以主打“精品”為抓手,着力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成為書展的一大亮點。
書展在序廳和中央大廳設置主題展示區、精品圖書展覽展銷區,中心雕塑及四組主題書架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集中展陳多部主題出版物。其中一批紅色文化著作引導讀者重返歷史現場、汲取初心力量,比如《紅色氣質》《解答時代之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感悟錄》《上海紅色文化地圖》等。
吸引許多人拍照打卡的書展歷程展示區和“書展回顧展”,集中呈現了2004-2022年上海書展的發展歷程和諸多“首次”創新,濃縮展示出上海書展這張“文化名片”的行業吸引力和讀者號召力,也展示了書香上海助推城市軟實力建設的責任使命。“不一樣的參與方式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唯一不變的是對閱讀的堅持和熱愛。”悅悅圖書副總經理羅紅感慨,每次參與書展都有新收穫,上海書展體現了服務全國的文化大平台的影響力。
許多出版人在書展五天裏,見證了上海展覽中心這棟建築在清晨、正午、夜幕中的不同光影,也發現了展館內的新變化。上海新華傳媒首次與磨鐵、新經典、中南博集、果麥、後浪、九久讀書人等出版品牌合作,打造民營出版品牌展區,帶來5000余種2萬多冊新書好書,其中2022年新書1438種。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合作有助於第一時間聽到市場反饋,進一步體現上海書展的行業風向標意義。
“感覺愜意了不少,一路走走停停、篤篤定定,舒朗開闊的書香風景讓場館有種難得的透氣感。”市民劉鑫與老伴齊逛書展,多了“閒庭信步”的從容。更好的觀展體驗帶來了更愉悅的選書心情、更從容的試讀狀態,也增加了找到好書的幾率。
“小而美”書店吸睛,跨界融合市集露營新場景
戶外的嘉年華市集,是今年上海書展互動指數尤其高的吸睛場景,不少讀者紛紛“一站式打卡”滬上特色網紅書店。
拆粉色圖書盲盒、抽一顆詩歌膠囊、淘幾本二手書……市民們駐足流連,作家書店、馨巢書屋、光的空間、泡芙雲、閱外灘、二酉書店、無料書鋪、公啡書社等特色書店,以及卓弘黑膠、三弄國樂等跨界文創展商共20余家機構,以市集露營的風格打造了集閱讀、音樂、文創、餐飲服務於一體的嘉年華,搭建了高品質閱讀與高質量生活的通道。
其中,樂開書店帶來了一系列作者簽名本、二手絕版書和小眾好書文創,店主“蝸牛”趙艷蘋告訴記者,不少市民還記下了實體書店的地址,&&書展結束後要再去探店。書展吉祥物“逗點”文創周邊也受到讀者喜愛,上海書展越發成為閱讀跨界文化融合的新場景。
多位出版人告訴記者,相比近年來“書店+”複合業態探索,在上海書展呈現的種種新案例顯現,“+書店”“+閱讀”已經成為城市生活的新體驗。越來越多人體會到,閱讀應該成為生活場景的文化增量。書香,還將繼續賦能美好生活。(記者 許旸 實習生 姜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