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制度創新釋放更大紅利 高水準開放看上海臨港

2022年08月20日 09:37:4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向東是大海。

  上海東南角,長江和東海交匯處,一個開放高地正在隆起。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央交給上海新的三項重大任務,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就是其中之一。

  為國家“試制度、探新路”,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三年時間,開放性制度創新靜水深流,前沿科技産業集聚成勢,新城建設快馬加鞭。東海之濱,未來之城輪廓愈發清晰。

  加大壓力測試

  高水準開放“開花結果”

  一個地方的發展,速度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要進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準開放,努力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經濟品質。”——堅持“五個重要”的功能定位,為臨港新片區建設特殊經濟功能區指明航向。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商飛公司全資子公司和總裝制造中心,是實施大飛機戰略的重要載體。上飛公司注冊地位于洋山特殊綜保區浦東機場南側區域,擁有浦東和大場兩大基地。

  “一個企業兩個基地,分別位于洋山特殊綜保區圍網內外,監管制度不一樣,如何監管?我們之前沒有碰到過。”上海海關自貿處處長萬駿説,通過創造性地提出“一司兩地”一體化監管方案,上飛公司可以更好開展保稅加工、研發、維修等業務,也帶動了上下遊企業的集聚,在新片區加快形成民用航空産業體係。

  類似的制度創新,在臨港新片區還有很多。瞄準高水準開放的新高地,成立三年來,臨港新片區不斷加大壓力測試:建設全國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三年累計新增企業1300多家;推動全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投産運作,成立全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落地國內首單外資班輪公司“沿海捎帶”業務,設立東北亞空箱交換中心……

  目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的78項任務基本完成,國家、上海市、臨港新片區出臺各類政策260余項,形成87個具有代表性和引領性的制度創新案例,其中36個為全國首創,基本形成包括投資、貿易、資金等在內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型開放體係。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傑説:“臨港新片區‘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設計,瞄準的是全球范圍內的高端要素資源。通過吸引國際增量資源,服務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涌現千億級前沿科技産業

  構建産業發展新生態

  生産最新的新能源汽車,從第1輛到第100萬輛,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不到3年。

  最近,位于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100萬輛整車緩緩駛下生産線。從電池、汽車晶片到汽車內飾,特斯拉的供應商“朋友圈”遍及長三角地區,上海超級工廠的供應鏈本土化率已超過95%。

  “從和臨港確定合作關係開始,特斯拉就在規劃本土化的供應鏈體係。我們和臨港新片區一起成長,落戶的三年也是大家互相成就的過程。”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説。

  2021年,新能源汽車成為臨港新片區首個産值突破千億元的産業。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産能還在繼續提升,達到每年75萬輛。

  根據規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汽車産業規模預計突破4000億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説,除了整車制造,臨港新片區還將重點發力汽車電子、汽車軟件,通過軟硬體一體化發展,著力構建起更好的産業生態。

  要讓前沿科技産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就必須走深走實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統計顯示,三年來臨港前沿科技産業累計簽約項目超過300個,涉及總投資超42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逐年倍增,規上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速超過40%。

  瞄準為“陸海空天”高端裝備提供引擎,在臨港新片區打造“全球動力之城”;集聚康希諾、美敦力、君實生物等頭部企業,形成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新沃土;加快建設滴水湖金融灣,發展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新興金融業態;大力發展以“滴水湖AI創新港”“國際數據港”為載體的軟件和數字産業,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臨港新片區布局的,大都是具有示范性、引領性、帶動性的産業。

  以積體電路産業為例,依托“東方芯港”特色産業園區,臨港新片區集聚了超過150家積體電路企業,初步形成了覆蓋晶片設計、特色工藝制造、新型存儲、第三代半導體、裝備材料等環節的積體電路全産業鏈生態體係。

  一手抓高品質發展

  一手抓高品質生活

  全球建築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星空之境”海綿公園……走進臨港新片區,“網紅打卡點”一只手數不過來,一天之內能夠看遍“星辰大海”。

  從上海市中心到臨港新片區,距離超過70公里。如何在遠離市區的一片灘涂上,建好一座未來之城?這是時代交給臨港新片區的課題。依托新城建設,一手抓高品質發展、一手抓高品質生活,臨港新片區的人氣越來越旺。

  “原來去臨港新片區都是一路暢行,現在早高峰車流滾滾,有時還會碰到堵車,這也是一種‘甜蜜的煩惱’。”在臨港上班的上海市民呂蔚説。

  産業發展是集聚人氣的根基。36歲的東北人趙桐,如今擔任上海港城開發集團的工程主管。2020年元旦,他看到臨港的人才新政策(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至5年),咨詢具體流程之後,不到3個月就辦好了。“我們公司承擔了臨港新片區多個大項目的建設,親眼見證這裏越來越好。我在臨港生活了6年,未來也將扎根于此。”

  人才“來得了”還要“留得住”,生活配套設施很關鍵。近年來,上海師范大學附屬浦東臨港中小學等13所學校先後落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臨港院區日益完善。臨港新片區還與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十四五”期間合作共建多所基礎教育學校。“在臨港新片區建新城,要讓公共服務設施等人,而不是人等公共服務設施。”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一位幹部説。

  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臨港新片區要在新城建設方面堅持高標準、高水準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在産城融合、宜業宜居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引進青年人才、國際人才,努力使這裏成為海內外年輕人向往和青睞的首選地。

  三年時間,倏忽而過,新片區開局不凡。繼續在攻堅突破中為全國自貿區發展探路破局,臨港還將擁抱更遠大的未來。(記者姜微、何欣榮、楊有宗)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5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