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民生訪談|市商務委主任: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減速”

新華網上海7月11日電(記者 周蕊)疫情不減全球品牌信心,上半年新開首店數量蟬聯第一;“老字號”與新消費品牌“共舞”,向雲端要動能……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做客“2022民生訪談”,解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減速”背後的“密碼”。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做客“2022民生訪談”。受訪對象提供
商貿業“回溫”,“熟悉的上海”如常歸來
堂食回歸了,家門口的菜市場逐步恢復營業,地標性商圈重新“飄香”……6月以來,上海的商貿業逐步“回溫”,“熟悉的上海”正在如常歸來。
“堂食不僅是吃什麼,更是和誰吃、在哪吃,無論是對餐飲企業的復商復市,還是對居民體驗‘如常的上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顧軍説,有數據顯示,堂食是餐飲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大約佔餐飲行業收入的85%,上海積極&&紓困扶持政策,支持餐飲行業渡過難關、恢復活力。
顧軍説,餐飲業相對一般行業的消費場景有所不同,具有室內、聚集、消費時間長、不戴口罩的特點,基於行業的特點,上海秉承在保障市民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餐飲業逐步恢復“煙火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恢復堂食。

6月29日中午,豫園商城的南翔饅頭店內,消費者正在就餐。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近九成的餐廳恢復堂食,餐飲消費復蘇勢頭強勁。其中,大中型餐飲類堂食恢復率93.2%;小型餐飲類堂食恢復率88.5%。美團平台監測顯示,上海恢復堂食的第一天,上海地區到店餐飲消費額環比增長195%,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0%水平;恢復堂食首個周日,上海到店餐飲消費額環比增長158%,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0%水平。
餐飲業快速“回溫”,家門口的小菜場也在逐步回復。截至7月4日,上海已經有650家菜市場恢復營業,復市率達到74.3%。“我們鼓勵復市的菜市場集中採購貨源,適當提高開攤率,支持部分菜市場繼續開展線上訂、線下送或消費者自提服務”顧軍説。
“‘煙火氣’來之不易。”顧軍介紹,上海正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供應,抓好“夏淡”期間的蔬菜保供工作,全力推進批發市場復工復市。目前,主要批發市場蔬菜日均批發交易量已恢復至5000噸以上。
首發經濟驅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不減速”
7月8日,上海地標性的南京西路商圈上,迎來了知名意大利奢侈品集團OTB旗下四大先鋒時尚設計品牌Maison Margiela、MARNI、JIL SANDER、AMIRI旗艦店入駐,這也是上海進入全面恢復生産生活秩序階段後首批亮相的高能級“首店”之一。

Maison Margiela全球最大旗艦店落戶上海市南京西路商圈。受訪對象提供
疫情是否影響了全球品牌前來上海發新品、開新店的信心?數據會説話。顧軍介紹,今年上半年,上海吸引了366家首店落戶,新開首店數量持續蟬聯內地“首店之都”的桂冠。
“首店落戶數據,一方面説明這些品牌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否則不會把首創式的商業模式放在這裡,另一方面,也表明上海作為一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備了首店落地包括迅速拓展市場的基礎條件。”顧軍説。
統計顯示,2021年,上海累計開設各類品牌首店1078家,其中,全球首店或者亞洲首店14家,中國及內地首店167家,吸引了超過3000個國際國內品牌在滬舉辦新品首發、首秀、首展活動。
顧軍介紹,伴隨着上海商貿業回暖,越來越多的首發活動正在逐步復蘇,路易威登集團、歷峰集團、開雲集團等均推出了全球新品首發,歐萊雅也舉辦了美粧科技“元宇宙路演”,率領旗下31個美粧品牌陸續推出了百餘款新品。根據計劃,今年下半年,上海還將舉辦“2022全球新品首發季”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深化全球新品首發地建設,鼓勵國內外品牌在滬首發全球新品、落地品牌首店、設立企業總部,培育形成從‘首發’到‘首店’到‘總部’的‘首發經濟’效應。”顧軍説。
根據計劃,上海將支持國際品牌中國區總部升級為亞太區總部乃至全球總部,全面升級南京東路等重點商圈業態和服務功能,將上海西岸藝術中心等打造成為新品發布地標性載體。與此同時,加快培養和吸引時尚設計師、專業經紀人、專業買手等專業人才,加大資金扶持、活動報備等方面的制度創新供給,為新品首發和首店落戶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數字化驅動,鍛造“一老一新”上海品牌美譽度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並不僅僅是打造讓全球消費者“近悅遠來”的商圈和購物目的地,還需要雲端賦能,加快消費與産業融合,形成上海本土品牌的美譽度,在活化“老字號”的同時,為新消費創造更好的發揮空間。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意味着我們歡迎國外各類品牌的商品在上海集聚,滿足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本土品牌一定不能缺位,某種程度上來説,本土品牌更是一個城市品牌競爭力重要的體現。”顧軍説。
“‘老字號’歷史悠久,但這不等於老字號可以僅僅靠記憶和情懷來保持市場,而是需要將匠心精神、品質保障傳承下去的同時,開發新産品,開拓新客群,融入新時尚,賦予新體驗。”在顧軍看來,“老字號”也要搭載互聯網的快車,抓住機遇。
顧軍介紹,電商平台正在與上海製造品牌、商業品牌、老字號品牌開展深層次合作,以大白兔、回力、英雄等為代表的上海老字號企業不斷煥發新活力,老廟黃金、光明等老字號在今年618大促中的增速要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顧軍説,互聯網助力上海品牌提升美譽度,不僅體現在“老字號”的“翻紅”,還體現在一批新消費品牌的快速“躥紅”。主流電商平台統計顯示,上海貢獻了全國近1/6新銳品牌銷售額,網絡新消費品牌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上海出品”成為助力消費提質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疫情期間,本土護膚品牌林清軒有19名專職電商主播直播帶貨,5月全渠道業績同比增長15.9%。受訪對象提供
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推動引領性本土品牌培育工程,集中推出林清軒、小藍象等121個具有引領示範效應的上海新品牌和“老字號”。上海還在組織引領性本土品牌進入購物中心、電商平台、離境退稅免稅店等,開設“引領性本土品牌集合館”,同時,深化品牌價值第三方評估體系建設,探索“上海品牌”認證機制。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既有‘洋面孔’也有‘國潮范’,既有‘老字號’也有新消費,交相輝映,才能更好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個性化需求。”顧軍説。(完)
新華社『解碼魔都』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