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確保金融核心功能穩健運行 來看這些“堅守者”的閉環故事

2022年06月26日 09:28:2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6月26日電(記者 姚玉潔、桑彤、陳雲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突破2500萬億元,集聚了股票、債券、貨幣、外匯、黃金、期貨、票據、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承載着國內國際戰略鏈結的重要作用。

    此輪疫情封控以來,在一批金融人的逆行駐守下,上海金融服務從未停歇,金融基礎設施穩定運行。目前,上海全面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部分金融機構依然執行AB班組,持續護航城市核心功能運行。

    中國銀聯饒成:堅守“哨崗”,保障每筆交易快捷安全

    6·18電商大促前後,中國銀聯信息總中心一線生産運行監控崗的饒成和他的同事們更忙碌了。“為了保障消費者購物的便捷順暢,作為支付清算機構的中國銀聯,要保證每一筆交易的快捷和安全。”

    大屏幕上跳躍着各地的交易情況,饒成和同事們在電腦前忙碌着。一線生産運行監控崗主要負責銀聯跨行交易監控,每日完成與成員機構清算文件對賬等工作。

    饒成説:“我們對銀行和商戶的各種交易有實時監控曲線,消費者使用銀聯卡刷卡消費、線上支付、信用卡還款等,每秒的交易筆數、交易的成功率等都會通過監控曲線實時顯示,如有異常就會發出告警,我們將及時聯動各方快速處理,消除隱患,確保刷卡順暢、安全。”

    疫情期間,中國銀聯工作人員閉環值守的日子。(中國銀聯供圖)

    辦公室一角還折疊着行軍床,這是疫情期間閉環駐守的員工們休息的地方。3月中旬,上海剛出現苗頭性散發疫情的時候,中國銀聯信息總中心第一時間根據防控要求,對一線生産運行按既定預案進行部署,採用“最小化現場辦公”原則,以“現場零交互分組+遠程分時段輪換+異地中心互備式接管”的方式,有序協同輪動,在科學防疫的同時,保障了金融系統穩定和對外服務的連續性。

    饒成跟另外14個同事分成AB兩組,在辦公室閉環管理、堅守崗位。另一個備份團隊駐守在園區另一棟辦公樓裏,一旦出現異常隨時準備輪換。

    “因為辦公樓不具備洗漱條件,大家在廁所用水盆簡單沖洗。雖然條件艱苦,但為了保持狀態,大家每天會堅持運動打卡、鍛煉身體。”饒成説,“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在值守期間利用空余時間參加黨校學習,已經通過了考試。這是我在疫情期間最大的收穫。”

    記者了解到,本輪疫情發生後,中國銀聯第一時間組織系統運維、業務運營、資金結算、技術開發、客戶服務、應急保障等一線崗位業務骨幹到崗,同步開展抗疫保障與生産保障,確保支付清算系統穩定運行。

    外匯交易中心施琴:應急交易20倍,發揮匯率調節收支“穩定器”作用

    承擔着近70%上海金融要素市場交易份額,服務於包括紐約、倫敦、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提供支持與服務,授權發布人民幣中間價、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收盤價等……作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門戶和樞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對現場辦工的要求極高。

    回想閉環值守的日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市場一部高級經理、外匯場務組組長施琴依然記得點點滴滴:每天早上8點開始一天的應急需求,盯着4塊監控屏幕,接着國內外的諮詢電話,兩人輪流吃飯值守,不間斷服務至下午5點,這是她閉環60多天駐守張江園區的常態。

    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張江總部,交易中心市場一部員工施琴、孔令釗堅守崗位,及時處理會員機構各類突發問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供圖)

    “外匯市場是個瞬息萬變的市場,對時效要求特別高,需要雙人保障市場安全和風險可控。尤其這兩個月,一些國家貨幣政策預期調整,地緣政治局勢不穩定都影響着國際金融市場變動。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對市場交易的日常監測、應急響應時效以及各種可能突發情況,都考驗着我們的處置能力。”施琴作為組長,每天帶領着大家盡快盡短完成各類應急需求。

    施琴尤記得,一家上海機構因封控無法遠程登錄交易,給不在上海的對手方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在了解到情況後,我們緊急優化交易流程,開通協商交易應急確認綠色通道,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版即時聊天工具協商交易意向,有應急交易需求的一方提交確認申請即可,不需要交易雙方都提交申請單也可完成交易。”

    封控期間像這樣的應急需求特別多,閉環辦公比平時更忙碌。僅封控的兩個月外匯市場應急交易的數量就達到去年同期近20倍,累計服務6800多次,同比上漲了63%。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走道、會議室都搭起了行軍床、打上了地鋪,新開闢了淋浴間供大家分時段洗漱,在不同單位值守的夫妻每晚和孩子視頻連線,年輕的值守人員變成了劉畊宏女孩、男孩……疫情下逆行的每個人都在克服困難,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默默奉獻。

    對於這一段特殊的經歷施琴感觸頗深:“我們不只是面對上海的金融市場,還面對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責任和壓力都巨大。市場不停,我們就一定要保證外匯市場的平穩運行,確保市場機構供求基本平衡,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穩定器’的作用。”

    上金所費超莊曉:穿着羽絨服進去換了短袖出來,保障“雲交易”不斷流不擁堵

    全球最大黃金交易市場——上海黃金交易所6月6日恢復正常化辦公,返崗員工在完成掃碼、測溫等必要防疫措施後進入辦公場所。封控的兩個多月,這裡的黃金交易、清算、交割等業務如常推進,最小化運維班組、現場助手+居家辦公、多備份相互隔離……成為維持運轉的關鍵舉措。

    上海黃金交易所恢復正常化辦公。(上海黃金交易所供圖)

    “現在回想起來,大家都經受了考驗。很多人是穿着羽絨服到現場參加封閉管理,解除封閉後換了短袖等適合夏天的服裝離開大樓。”從3月31日開始參與封閉管理的清算部員工費超告訴記者。

    作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由於預案管理的要求,上金所封閉運行的時間早於社會面靜態管理,出於絕對安全的保障需要,解除封閉運行的時間也晚於社會面。封閉管理期間,保障交易的連續進行是費超和同事的主要工作。

    “交易所的業務相對較多,客戶參與的業務也不少,對資金的測算不一定準確,清算部門需要在預清算階段,及時和會員溝通,了解處置相關情況,有時也需要和居家辦公的同事形成配合,避免構成違約。”費超介紹。

    數據顯示,過去的5月份,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量達2865.5噸,同比小幅增長0.14%,黃金出庫量103.1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由於全域靜態管理,“雲交易”基本成為疫情期間投資者連接市場的唯一通道,如何在人員受限的環境下保證交易數據不斷流、不擁堵延遲,則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技術總監莊曉的頭等大事。

    此前,上海黃金交易所主中心完成了第四代系統上線,但疫情期間,莊曉帶領團隊仍在上海幾個區域設置了備用控制中心,確保萬無一失。“為檢驗技術系統的穩定性,交易所也常會進行應急演練,但演練畢竟不同於真實疫情下的環境,各類突發狀況還需要及時進行現場處置。”莊曉説。

    在莊曉看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交易所的技術系統完善提供了新方向。“一方面,在今後的應急演練中,要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在居家辦公形成規模的情況下,如何能更好實現團隊協作,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3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