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在服務人民中提升品牌標識度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6月25日電(記者郭敬丹、吳振東、楊有宗)“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出更多‘上海原創’精品,聽到這些內容,我備受鼓舞。”中國共産黨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25日開幕,上海歌舞團副團長、榮典首席演員朱潔靜代表對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十分關注。
會上,李強同志代表十一屆上海市委作題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報告時説,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彰顯新成效。意識形態主陣地鞏固壯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城市精神品格成風化人,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質更加彰顯。

2021年6月10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演出現場。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永不消逝的電波》《戰上海》《大江大河》《攀登者》《1921》……近年來,上海打造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精品,“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現取得豐碩成果。上海提出,要讓文化更好服務廣大市民,讓市民真正成為城市文化的主人。
記者了解到,上海堅持“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永不消逝的電波》三年來在全國演出超400場;“演藝大世界”在環人民廣場1.5平方公里範圍已建成專業劇場和演藝新空間31個,是國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三年來已有145部劇目在此首發首演。
“我們要不斷思考,用什麼樣的創作去回應觀眾的期望。”朱潔靜説,成長道路上,自己的責任感也在不斷被激發,把每一場演出當作是第一場演出,希望自己永遠充滿活力。
“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既要有物質生活的豐富,也要有精神生活的富足,必須紮實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李強説,要推出更多“上海原創”精品,持續打響“演藝大世界”品牌,打造家門口的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閒好去處,以敬畏之心保護傳承“最上海”的城市歷史文脈、“最江南”的鄉村文化肌理。

2022年1月2日,人們在徐匯區徐家匯公園座椅上休息。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這 啟發我們,要做好文化旅游的‘民心工程’。”上海市文化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代表説,將來要打造更多老百姓家門口的、小而美的演藝空間、口袋公園等等,真正實踐“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以更優的供給服務人民”,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堅定文化自信,做好信仰信念堅如磐石、輿論引導話語響亮、文化發展生機勃勃。李強説,上海將深入實施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

2021年10月25日,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員在上海中學的課堂上講述革命文物的紅色故事。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興業路上,中共一大會址歷經百年芳華未改,紅色歷史的傳播愈發深遠。“講解員化身‘主播’,帶領大家‘雲探館’。館藏革命文物走入課堂,走到孩子們身邊,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呈現更豐富的精神食糧。”中共一大紀念館宣傳教育部主任楊宇代表説,作為黨史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有責任講好百年故事,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植根人們心中。






